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思与行

2023-05-04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

  导 读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变革,聚焦精品生产、改革内容供给,坚持科学统筹、推进媒体深融,注重跨界多元、调整经营结构,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管理效能,激发内生动能、用好人才资源,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不断迈出新步伐、呈现新面貌。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提出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为主流媒体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战线的根本任务。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不断迈出新步伐、呈现新面貌。我们牢固树立“融合、创新、跨界、共生”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创新服务、深度服务”的服务理念,着力实施“七重七强”发展战略(重“显政”,强内容供给;重平台,强版图影响;重融合,强“四全媒体”;重智库,强服务能级;重品牌,强价值张力;重跨界,强多元深耕;重精神,强内生动能),不断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集团事业全方位昂扬奋进,形成向上向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聚焦精品生产,改革内容供给

  内容生产是主流媒体生存发展之本。改进内容生产,要站在全社会信息生态、舆论生态的高度上予以考量。进入“后真相时代”,各类信息海量涌现、嘈杂纷扰。在信息过载、新闻焦虑甚至“新闻回避”的用户体验环境中,主流媒体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削减琐碎信息和一般化报道,以优质内容、精品内容占据应有“生态位”,才能有效彰显自身独特性、提升媒体竞争力。新华报业牢固树立“精品立报、思想兴媒”发展导向,全力推动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参评中国新闻奖连创佳绩。

  坚持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强调“每逢重大主题报道必创新”,聚焦党和政府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部署,提高策划水平,创新报道方式,形成“重、深、新、活”鲜明特色。具体地说,新闻报道的总体分量求“重”,强化议程设置,突出“显政”功能;主题开掘求“深”,围绕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梳理、纵深开掘;新闻内容求“新”,通过新视角、新素材、新思考让老题材展现新面貌;报道形式求“活”,以全媒体多样化的创新手段,让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注重“柔性传播”,将党的方针政策、施政成效融入生活化、个性化、故事化的丰富内容。

  坚持理论舆论同频共振。构筑具有全国影响的思想理论传播高地,建成全媒体多样化评论理论宣传平台,其中《思想周刊》多次入选国家展览。打造“新华时论”等一批重点评论专栏,推出“辛苏”“苏言”系列文章和“辛仲平”大型政论。创新宣传方式,精心组织“马克思主义·青年说”“E起学习”等系列活动、融媒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厚度深度同步拓展。打造《新华日报》经济、思想、文艺、科技、人文、智库等六大周刊,以厚重翔实的分众化内容为读者用户提供“精神大餐”。强化深度报道,深耕“新华调查”“紫牛头条”等品牌栏目。2021年初实施《新华日报》新一轮改版,着力在“深”“精”“优”“靓”上下功夫,其中“深读”版主打高质量深度报道,成为党报内容改革新亮点。

  坚持产品形态结构调整。以文字精品彰显理性力量,以融媒方式丰富产品形态。加大图片、动漫、短视频、微电影、音频、直播、H5、VR/AR等手段的使用力度,持续推出新媒体创意产品、“爆款”产品,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在“长江大保护”宣传中推出的H5产品《6397公里的守护》、全面小康宣传中推出的H5产品《听·见小康》分别荣获第30届、第31届中国新闻奖创意互动和融合创新一等奖。

  全社会信息传播总体格局中,随着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MGC(机器生产内容)和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的快速发展,OGC(职业生产内容)的占比将进一步降低。主流媒体在加快平台化、聚合化发展,强化内容资源整合的同时,要将原创内容精品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编辑记者树立“出手即是精品”的目标、进入“人人争创精品”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优势、提升内容品质。

  坚持科学统筹,推进媒体深融

  媒体融合是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第一工程”。我们感到,媒体融合可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发力方向。纵向融合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主流媒体语境下“融合”一词的本质所在。其要义在于,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队伍、内容生产能力、舆论引导使命与互联网渠道平台“嫁接”起来,实现新闻生产传播链的重构。横向融合则是生产传播要素的同类整合,目的在于集中运用相关资源、提升媒体运行效能。近年来,新华报业坚持科学统筹,根据纵向融合和横向融合的不同性质,完善组织架构,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协调发展。

  纵向融合求深度。加快主力军进入互联网主阵地,推动媒体融合不断走向纵深。将新媒体建设运营作为工作重点,在构建“报网端微屏”各展所长、相互补充的总体格局基础上,大力实施移动化战略。“交汇点新闻”“紫牛新闻”和“新江苏”客户端下载量分别超过3500万、2500万、1400万,日活率稳步提升。“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用户数、日活量位居全国前列。教育、财经、健康、法治等专业类客户端相继上线,“北京西路瞭望”等系列微媒体影响日益扩大,分众化传播格局更加完善。2022年,集团设立5000万元新媒体发展壮大专项资金,以增加传播力、影响力为主旨,大力支持新媒体渠道平台建设。

  横向融合讲适度。坚持合理调配媒体资源,有统有分、统分适度。其一,推进集团整体融合。融合生产中提升党报首位度,重大主题报道由党报牵头,全集团统一调度,既把握正确方向,又丰富产品形态,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整合集团各单位的地方资源,建成全省13个设区市分社。全新组建财经传媒中心、健康传媒中心和江苏Now国际传播中心,在集团范围整合同类资源、深耕垂直领域。其二,倡导单位自主发展。发挥各媒体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小系统”。扬子晚报等子媒全力打造新媒体、构建融合生态圈,中江网、“交汇点”等单位统筹网端微各类媒体,实现一体运作、集约发展。其三,鼓励团队自由组合。倡导组织扁平化,推动人才和资源跨单位、跨部门自由组合,成立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媒体融合创新工作室。我们感到,“有统有分、统分适度”既可形成整体合力、产生规模效应,又能激发创新潜能、提升运行效率。

  技术赋能增力度。集团建成国内一流、功能全面的全媒体指挥中心,荣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组建新华日报大数据公司,构筑“交汇云”数据系统,打造江苏首个5G融媒体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目前,集团正全力推进全媒体指挥中心二期工程的各项建设,其中5G超高清和智能媒资库入选中国新技联“技术赋能‘新闻+’”案例、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2022年,集团荣获“中国报业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单位”称号。

  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现代化媒体。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新闻工作者要扛起“自我现代化”和“助推现代化”双重使命,因势而变、因地制宜加快探索步伐,努力突破媒体传播力瓶颈,厘清机制创新思路,加大技术引领力度,更快更好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发展。

  注重跨界多元,调整经营结构

  融合转型离不开经济实力的支撑,重构经营模式是推进媒体深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媒体与社会的“楚河汉界”日益模糊,主流媒体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由内部融合走向内外兼融,由媒体“小循环”走向社会“大循环”,努力打造联结各方资源、服务社会公众的强枢纽、大平台,在开放协作中拓宽产业发展路径。近年来,新华报业牢固树立跨界共生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合纵连横”,放大品牌效应,经营结构持续优化,核心财务数据逆势上扬。2018年到2022年,集团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5.72%。

  持续优化经营主业。摆脱单纯依赖版面广告的传统思路,媒体板块坚持稳中求进,不断调整结构,保持稳步发展。其中,新媒体收入连续攀升,年均增幅达30%以上;各地分社深耕基层的潜力不断释放,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发挥资管公司和资金结算中心的作用,开展股权投资、理财、基金、保理等业务,各类投资收益连年增长。2021年“货币金融与资本市场业务”成为集团新增经营主业后,投资理财业务进一步拓展。今年2月7日,集团与深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国首单革命老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同时敲钟挂牌。

  稳健推进多元项目。推动跨界融合,形成“传媒+企业”“传媒+智库”“传媒+政务”“传媒+文旅”“传媒+消费”等“传媒+”产业集群,为集团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增添后劲。与多家重点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其中,与江苏交通控股共建江苏交通文化传媒公司,成为全国首个“传媒+交通”的融合案例。推动传媒智库化,新华传媒智库成为全省首家由主流媒体创办的高端智库。“红色李巷”、新媒体创新中心等各类多元项目进展顺利。

  创新组织品牌活动。发挥主流媒体品牌优势,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紧密合作,担当各类相关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传播者。2018年以来,平均每年举办各类品牌活动超过130场。“交汇点公开课”“新年诗会”“城门挂春联”等系列活动助力思想文化建设,“新华高峰会”“江苏资本市场峰会”等系列活动服务经济主战场。2022年开始承办国家级高端会展和重大高科技活动。品牌活动服务社会的持续性、创新性同步彰显。

  展望未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信息化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府治理数字化、社会管理数字化将为主流媒体提供更多资源整合的机会。主流媒体要以更开放的胸襟、更主动的态度,积极拥抱经济社会信息化浪潮,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与时俱进开创媒体产业发展新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管理效能

  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头绪多、难度大,对传媒集团的管理能力、管理方式提出了很高要求。推动传媒集团发展行稳致远,必须坚持以管理创新为保障,通过管理创新强化科学统筹、提升运行效能。新华报业在管理工作中注重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以管理增活力、向管理要效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推动各项事业有力有序展开。

  强化目标管理。目标是动力之源。继2019年出台《高质量发展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后,报社党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精心研究制定 “十四五”发展规划。该规划于2021年以“白皮书”的形式印发,首次提出建设“百年党报”的远景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8个方面共22项重点任务、48个具体项目,为集团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提供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实施主题化管理。针对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的创新性、攻坚性特征,在抓好常态化管理的基础上,坚持每年确定一个发展主题,大力推进主题化管理。从2017年开始,相继确立2017“精品生产年”、2018“服务提升年”、2019“队伍加强年”、2020“基础夯实年”、2021“发展稳进年”、2022“崇德敬业年”、2023“提质增效年”的年度主题。每个主题都是当年集中推进、后续不断完善,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主题化管理将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有力地增强了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狠抓工作推进。每年元旦前后组织召开干部述职述廉暨工作务虚会,让中层干部逐一登台亮相,汇报全年成绩,畅谈未来工作,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春节后上班立即召开发展大会,抓紧抓早推动事业发展。每年组织召开精品生产推进会、意识形态工作会等多个专项会议,及时研究问题、推进工作。每年组织评选“创业创新奖”,营造争先创优良好环境。结合有关主题教育,分别开展大调研活动、“对标找差争一流 初心如磐再出发”活动,为集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夯实制度保障。聚焦管理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狠抓精品生产、风控合规、基础管理、人才管理、技术引领、“传媒+”管理和党建引领等七大管理体系建设。适应发展需要,全面梳理、新建和修订相关管理规定,印发集团制度汇编,着力推进长效化管理。全新打造集团自动化办公系统,流程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强化依法治企,合规体系建设呈现新面貌。

  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任务更加紧迫。与此同时,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主流媒体各方面工作的瓶颈正在逐步显现。这对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管理层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战略定力、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牢记需要直面的主要挑战、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敢于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努力提升管理效能、推动事业发展。

  激发内生动能,勇立时代潮头

  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技术的急剧变化,对主流媒体人才队伍的工作状况、心理状态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提升能力素养、激发内生动能,成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面对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历史重任,必须将人才“第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新华报业始终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鲜明的精神标识,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新华铁军”。

  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以发展眼光珍视人才,以干事实绩评判人才,以公正公心选拔人才,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近年来,集团选任、交流大批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在盘活人才“棋局”的同时,通过岗位交流培养更多全媒型、复合型人才。坚持选拔任用和教育培养并重、严管和厚爱并举,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有成就、有发展,努力让每个人实现事业出新、人生出彩,营造风清气正的干部成长环境。

  强化青年人才培养。着眼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2018年至2022年共引进新人410名。丰富和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方式,成立新华传媒学院,扎实推进“四工程一活动”(新华英才211工程、名师带徒工程、创新实验场工程、创新创业工程和业务大练兵、岗位大比武活动),精心组织思想业务作风建设报告会、青年人才座谈会、新进员工“入职第一课”、业务技能系列培训、“走基层强四力”新闻竞赛等,帮助年轻同志迅速成长。集团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2020年以来新入职员工中,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生占比达51%,硕士研究生占比达44%。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大力建设勤廉新华文化。打造内部交流平台“勤廉新华”客户端,开展“崇德敬业”系列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为主旨,实施新华红色文化“活化工程”,敬立《新华日报》创始人雕像,完成报史馆升级重建,创排《新华方面军》话剧,出版“新华记忆”丛书,激发拼搏奋进精神动力。集团活用自身红色资源的做法收获了好评。大力建设和谐共享文化,持续增加人力成本支出,在改善员工福利、关心员工生活、组织文体活动方面推出大量创新举措。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开展,有力增强了干部员工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2020年新华日报社跻身“全国文明单位”,成为全国唯一以整体单位获得该项殊荣的省级媒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着眼未来,主流媒体要在队伍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健全学习培训机制,提升履职能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壮大中坚力量;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创优争先;塑造媒体特色文化,释放内生动能。以现代新型人才队伍支撑现代新型主流媒体,为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构筑坚实的人才保障。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锚定《新华日报》“百年党报”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坚定不移地追求新闻舆论工作高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7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赛)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