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18日,《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5)》在京发布。报告持续观察传媒生态各个领域的发展,从内容生产、经营创新、科技应用、资本运营、生态变革等多角度对2024~2025年中国传媒细分领域相关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新技术变革影响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传媒产业保持增长趋势,总产值达到34344.36亿元,同比上升8.97%,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小步快走”的趋势。受政策引导、技术迭代、市场竞争和受众习惯转向的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传媒产业已深刻嵌入数字经济的发展轨迹,行业生态日益丰富,边界不断扩展。其中,人工智能、微短剧、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业态的发展与交叉融合带动了互联网营销、互联网广告等多个细分行业的协同发展,成为驱动传媒产业总产值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媒体业态层面,2024年互联网营销收入稳居榜首;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互联网用户规模趋于稳定,移动数据与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乏力,故略有下降;互联网广告收入则超越移动数据与互联网业务收入,跃升为第二大收入来源。与之相对,在互联网媒体、线下文旅,乃至AI产品对生存空间的持续挤压下,电影、广播电视广告、报刊经营等传统业务收入持续下降。尽管数字化转型长期被传统媒体视为破局关键,但从整体产值和发展趋势来看,以技术带动局部转型已难抵宏观冲击。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传媒生态系统参与者,唯有以“系统性变革”为目标,方有可能在未来发展格局中实现突破与跃迁。
自2024年开年,“系统性变革”的提出为传媒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升级则给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遐想。而在全球传媒格局中,文化出海“新三驾马车”、电商出海“四小龙”以及民间传播力量的壮大,都推动着中国传媒产业国际能见度与平台影响力的持续提高。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立足交汇节点,中国传媒产业有望在政策优化、体制机制调整、技术突破、主体多元的多重驱动下,进入系统性变革、整体优化的关键阶段。
报告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