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信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出版

2025-04-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近日,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浙江大学双聘教授张文祥所著的《中国互联网信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张文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互联网信息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研究(批准号:18BXW121)”的结项成果。该书聚焦网络信息内容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这一网络治理的重点问题,以新闻传播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党管互联网、政府管网治网功能优化、企业履责与平台治理、多元主体共治、网络法治与技术治网等重要问题,总结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经验,对网络信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和机制作出深入分析和前瞻设计,为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制度革新寻求理论支撑,服务我国信息传播管理制度创新和互联网治理实践,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治网之道。

  魏永征教授在序言中说,互联网治理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通常认为,互联网运营在21世纪10年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期,传播形态发生颠覆性改变,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互联网秩序的规制方式也由相对单一的“管理”(management)为主导而演进为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governance)。

  魏永征认为,该书在阐述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的基本内涵与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分别阐述各方对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职责、功能,构成全书的主体内容。作者在从理论和实践陈述我国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十余年来网络信息内容综合治理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有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无论对业界和学界了解相关情况还是推动各方治理主体形成改进和发展措施,无疑都具有积极意义。

  运用多门学科理论,对网络信息内容综合治理进行综合研究,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书中论述“管理”与“治理”的不同含义,论证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由单一的政府“管理”演进为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这属于政治学的内容。作者列举近年传播学关注和研究的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出现和形成的传播活动中的各种新技能、新模式、新业态,说明当下传播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重塑表达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为网络信息内容向综合治理演进提供了既具体又系统的论据和论证。该书在最后一章讨论利用人工智能治网,即所谓“智治”及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秩序变局等话题。此章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既对于网络信息内容带来的诸如喂养偏狭、使用偏误等问题,同时又有利于在人本主义指导下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建立技术治理模式以统筹全局。总之,人工智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从而最末章成为全书最前沿的内容。

  吴飞教授在序言中说,互联网从1994年进入我国,如今已全面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将人类推进到数字时代,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重塑了人类社会,互联网治理也因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对互联网在我国萌芽、生根、发展30多年来形成的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研究,对中国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核心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理阐释,是一本系统性、创新性的网络治理研究的专著。

  吴飞提出,如书中所言,网络治理是新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网络治理酝酿于互联网诞生之初,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商业化浪潮,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今天,随着数据驱动的智能物联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边界逐渐模糊,开始快速相互渗透与融合。网络治理初步实现了社会化的进程,社会治理也进入深度数字化的阶段。原来固有的网络治理领域,虽然也有着鲜明的跨学科特性,新闻传播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计算机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显示度。而今,随着网络治理与数字治理、社会治理走向交叉与融合,网络治理的跨学科特性将迎来爆炸性的扩张,网络治理研究的复杂度和精彩程度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让新闻传播学成为网络治理的基础性学科,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面临的机遇。我们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数字时代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大阔步与各个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这将是网络治理未来学术研究的长远趋势。该书所做的研究将推动我国网络传播法理论的进步,提升其研究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以网络治理、数字智能治理的探索,开启数字空间传播规则研究的新领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