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彰显魔幻现实主义初衷

2023-0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1967年,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百年孤独》问世,迅速成为全球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书中所使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被学界喻为拉丁美洲的“一场文学地震”。1982年,《百年孤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幻现实主义也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世界文学流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作为在西方直接介入下生长起来的文化,魔幻现实主义天然带着难以去除的“西方烙印”;另一方面,魔幻现实主义具有鲜明而浓郁的拉美特色,是拉美直面民族伤痛和困境并进行文化自省的重要标志。为探究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经典著作《百年孤独》的创作源泉,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长期致力于魔幻现实主义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人文学科主席、教授伊格纳西奥·洛佩兹-卡尔沃(Ignacio López-Calvo)和美国休斯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摩尔斯特聘教授洛伊斯·帕金森·扎莫拉(Lois Parkinson Zamora)。

  政治社会变革的产物

  《中国社会科学报》:古往今来,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重大、深刻、尖锐的政治主题,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亦是如此。那么,您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政治社会背景是什么,与拉美特殊的殖民历史有何关联?是什么原因使这片大陆盛产魔幻现实主义作家?

  洛佩兹-卡尔沃:的确,如你所说,文学与政治密不可分。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文人普遍倾向于用文学艺术去表现政治主题。作为一种文学模式,现实魔幻主义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拉美地区,如今,这种写作手法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运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充斥着对军事独裁统治、帝国主义压迫、大庄园制等社会政治主题的犀利思考。一些评论家认为,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及其对现代主义写作形式的试验,是对当时拉美和加勒比历史现实的强烈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趁机扩张势力,加强对拉美的控制并进行大规模反共宣传。魔幻现实主义的诞生,可以视为拉美人民以文学书写的方式,对冷战时期美帝国主义行为表示抗议的结果,也可视为20世纪50年代古巴革命以及70年代智利政变、尼加拉瓜的桑地诺人民革命、“南锥体”国家军事政变等事件在拉美社会激荡的结果。

  在政局动荡等社会现实的冲击下,作家们要求捍卫拉美自身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并通过作品来抨击现实、批判政治。在西方世界观与拉美本土文化冲突的背景之下,魔幻现实主义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而言,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革命性”主义,一种通过文学作品积极介入社会的革新。在我看来,这种写作手法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和流行,正是源于它独有的“颠覆式力量”,这种力量旨在削弱西方殖民主义和以欧洲为中心的强势文化在拉美地区的渗透,因而可称之为一种对抗西方理性主义及实证主义的反霸权话语。

  扎莫拉:魔幻现实主义在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拥有“大熔炉文化”的国家蓬勃发展并非巧合,在这些地方,欧洲文化和印第安土著文化、非裔移民文化混合在一起,古代神话往往隐藏在现代生活的表象之下。用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Alejo Carpentier)的话说,拉美一直有一种“魔幻而奇妙”的风格。长期以来,欧洲人将天主教强加于拉美土著宗教之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体系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特殊的“奇幻”效应,而18—19世纪曾盛行欧美的现代理性主义,在面对拉美本土传统观念时遭受重创,由此产生了我们现在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洛佩兹-卡尔沃:对于拉美多种社会文化矛盾并存带来的荒谬与绝望,作家们无法诉诸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来表达,只能用光怪陆离的“魔幻”笔调来表现。这一写作流派的诞生突破了此前拉美主流文学叙事,例如克里欧由主义、印第安本土主义的旧有模式。同时,作家的叙述风格深受美国和欧洲现代主义大师如福克纳、帕索斯、海明威、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的影响。

  魔幻与现实相互交融

  《中国社会科学报》:魔幻现实主义有哪些代表人物?另外,魔幻现实主义以“让幻想与现实共舞”著称,现实的惨淡与想象的瑰丽并存,构成了其鲜明特征。那么,您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不同于其他创作手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洛佩兹-卡尔沃:通常认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有三位:阿莱霍·卡彭铁尔,他在魔幻现实主义中融入非裔古巴文化;危地马拉小说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他将欧洲理性主义与前哥伦布时代的本土神话相结合;委内瑞拉作家阿图罗·彼得里(Arturo Pietri),他的作品受到20世纪20—30年代法国超现实主义和其他欧洲先锋运动的启发。

  然而,一直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出版,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才让拉美小说闻名世界。以这部著作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叙事技巧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拉美独有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

  我认为,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坛取得巨大成功,离不开匠心独运的语言、惊人的创造力,以及一种令人近乎痴迷的抒情方式,映射拉美日常现实的能力。魔幻现实主义通常与幻想、魔法或不真实的事件有关,如心灵遥感、千里眼、悬浮或幽灵,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往往从世俗的叙事背景中出现,在作品中被认为司空见惯,通过人物角色的自然代入,成为现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扎莫拉:在以魔幻现实主义为主题的小说中,奇迹、神话、怪物与世俗混合在一起,幻想事件被叙述得好像是日常发生的一样。智利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在她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幽灵之家》中描绘了女性的奇妙世界,墨西哥作家劳拉·埃斯基维尔(Laura Esquivel)在《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中把厨房变成了魔法的场所。在那里,魔法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一种简单的日常生活。

  魔幻现实主义违背了理性的、经验的、科学的逻辑。科幻小说、奇幻小说和哥特式浪漫小说也是如此。但关键的区别在于,魔幻现实主义将魔幻事件设定在现实的背景下,将另类信仰体系纳入小说的理性特征之中,要求我们质疑什么是“真实的”,以及应如何分辨真与假、虚与实。

  魔幻现实主义破坏了人们的确定性,在作者未给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人们最终接受了矛盾世界的融合或共存——这一世界在其他小说模式中是不可调和的。然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魔幻现实主义也搁置了现实的因果法则。在现实主义小说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最终会由叙述者阐明,并从逻辑上合乎情理地引出小说的结论。例如,在侦探小说中,线索顺理成章地指向罪犯;在言情小说中,对于情侣的审判结果或走向婚姻或离婚。在这类小说中,情节遵循“如果/那么”的结构:如果“凶手犯了错,且侦探比凶手聪明”,那么“谜团将被解开”;如果“这对恋人能够解决他们的分歧”,那么“他们就会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相反,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事件不会按照我们对“如果/那么”的预期发展。事情的发生往往没有由来,或者原因出乎意料。

  《百年孤独》跻身世界文学经典

  《中国社会科学报》:《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这部著作之所以能够蜚声国际,一定有其特别之处,你们是如何看待这部巨著的?

  洛佩兹-卡尔沃:在我看来,《百年孤独》是一部不可思议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吸引了评论界对拉美文学繁荣及后繁荣时期的空前关注。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反映作者自身的政治态度,或是呈现拉美热带雨林的异国情调。它影响了全球无数作家,至今世界范围内仍在推广这一写作类型。在这本书中,大量的场景被置于一个个平凡的日常环境中。突然之间,许多奇幻元素以一种平静叙述的方式出现。例如,一位牧师飘浮在空中;葬礼上鲜花从天而降;一位美丽的女孩在晾晒床单时升到了天堂;连续下了4年7个月零11天的雨;一场圣经中的飓风席卷了整个城镇。最终,自然世界和超自然世界毫无违和感地融为一体。但《百年孤独》并不是马尔克斯第一部使用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在他1962年的短篇小说《大妈妈的葬礼》中,浓厚的奇幻式倾向就已显露。

  扎莫拉:的确,马尔克斯的小说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典范,尽管作者拒绝这个标签。他抗议说,他不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者,只是一个现实主义书写者,他的小说中没有一个情节不是从他自己或熟知的人的经历阐发而来。即使作品中有魔幻成分,那也是因为生活本身是神奇的,他只不过是尽可能地模仿现实而已。

  正如我之前所述,“真实性”应当如何被定义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核心议题。马尔克斯似乎在向读者暗示,人们对于“现实”概念的理解太有限了——魔法、奇迹和幻想原本就是平淡现实的一部分,人们不需要发明特殊的辞藻去描述它们。通过虚构“马孔多”这一与世隔绝的小镇,马尔克斯让读者去思考其所居住的周遭世界是否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并重新去审视人们一直所“深信不疑”的自我认知及社会环境。人们对“何为真实”的定义由此得以扩展和丰富,正如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在《百年孤独》第一段所言:“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命。这只是一个他们的灵魂是否被唤醒的问题。”

  洛佩兹-卡尔沃:我也认为,马尔克斯在其作品中使用的冷峭幽默笔法不应被简化为“丰富的幻想”,因为他相信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对拉丁美洲政治特质的思考,尤其是这片大陆所经历的军事独裁统治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马尔克斯的文学创作灵感。在几次采访中,这位哥伦比亚人澄清,那些全球读者视为神奇或奇妙的事物,只不过是见证他成长的加勒比地区活生生的现实。例如,在《族长的秋天》的一个著名段落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加勒比地区建立了一条连续的殖民主义路线,占领了一个拉美不知名国家的领海。事实上,这一幕的创作源于马尔克斯受到这样一个事实的启发:在多米尼加(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国)独裁者拉斐尔·特鲁希略(Rafael Trujillo)统治期间,美国曾多次表示对位于多米尼加东北部的山美纳海湾存在军事兴趣。

  除了马尔克斯,卡彭铁尔同样在他的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的引言中使用了“奇妙的真实”一词,以描述一种“被深化了的现实”。在他看来,拉美独特的神话史、地理构造、价值体系、政治背景,都使得超自然元素显得相当贴近生活。

  洛佩兹-卡尔沃:马尔克斯本人曾在媒体多次撰文,读者可以从这些文章中一窥他充满夸张、幽默和讽刺的独特修辞风格的形成过程,也可以从中了解到他关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悲惨现实的精辟见解。在诺奖颁奖礼上他曾说:“这一现实成为我们永不枯竭,充满美丑善恶的创作源泉。”他长期作为记者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大有裨益:这一经历教会他如何用诗意的色彩来解释和装饰现实。

  马尔克斯也曾发表过不少期刊文章,并多次进行公开演讲,这些材料也有助于后人理解其小说创作理念。他的散文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拉美地区社会解放与民族觉醒等问题的深刻认知,尤其是对美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的谴责之上的。

  也有一些年轻学者批评马尔克斯将拉美描绘成一个暴力和欲望主宰生活各个方面的地区,从而向全球北方国家的阅读市场出售一个充满迷信、神话传说、通俗言论和扭曲时间的第三世界国家。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他曾发表的文章和演讲中,马克尔斯始终保持对婴儿死亡率、人口失踪、种族灭绝、帝国主义、国际难民、大量被迫流亡者及其他社会罪恶的清醒认知和对不公正现实的批判谴责。他小说中的一些主题如罢工、独裁、内战、屠杀、经济新殖民主义等,也反映了他对该地区社会政治问题的敏锐洞察。

  掀起全球效仿热潮

  《中国社会科学报》: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在当前世界文学界的现状如何?它对拉美以外的其他大陆作家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洛佩兹-卡尔沃:毫无疑问,今天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拉美及西班牙语国家的边界。这一文学模式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尊重和推崇,近年来也出现在一些当代拉丁裔美国作家,如古巴裔美国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亚(Cristina García)、黛伊娜·查维亚诺(Daína Chaviano)和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迪亚兹(Junot Díaz)等人的作品中。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在韩国仁川举行的一次文学会议上,我与尼日利亚作家科尔·奥莫托索(Kole Omotoso)和塞拉利昂作家西尔·切尼-寇克(Syl Cheney-Coker)在早餐时进行了一次有趣的交谈,他们在阅读《百年孤独》时的反应如出一辙。两人均表示,“我们在书中读到的东西与祖国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不同”。

  回顾20世纪80年代,《百年孤独》这一杰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产生了大量的追随者及效仿者,世界各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作家开始公然模仿并过度使用这种新颖的叙事手法,以至于马尔克斯和其他拉美作家开始有意识地丢掉自身的“魔幻现实主义”标签,而一些文学评论家对这一写作技法原本的赞佩也逐渐消失了。模仿者的文学作品通过刻板公式将拉美的写作和文化同质化,因而被大量谴责。对他们而言,魔幻现实主义不过是一种预制的、过时的、想象力过剩的实践,充斥着文化易读性。

  令拉美作家沮丧的是,在《百年孤独》获得商业和评论界的成功之后,大都市中心的读者和编辑开始期待魔幻现实主义渗透到每一部拉美小说之中。出于这一原因,南美和墨西哥的一些文学团体甚至宣布与魔幻现实主义脱钩。似乎许多作家截然不同的作品都可以被冠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称谓,以至于这一文学名词已经失去了其最初“描述的力量”,成为一种廉价的异国多元文化主义的标志。一些学者也指责,魔幻现实主义以“香蕉国度”的热带风格,将拉美前现代的欠发达地区“异域情调化”。批评者认为,这些作品迎合了大都市读者对原始、非理性、感官主义的异国情调的渴望。直到今天,依旧有学者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在后期演变为一种时尚的文学实践或市场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它被商品化以供大众消费,变为令人厌倦的陈词滥调。甚至连美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都将他的书命名为《洛杉矶的拉丁裔神奇城市主义:拉丁裔重塑美国城市》,这给人们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即如今人们在谈论拉美时,都会抱有某种“神奇”的期待。

  近年来,其他评论家正在挽救魔幻现实主义应有的文学初衷,并通过在作品中赋予女性更多的角色力量等方式,以推动这一流派的进步。我认为,今天的魔幻现实主义仍然对世界各地作家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文坛中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学界应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去评判这一文学流派。无论是它的最初构想,还是随后掀起的效仿潮流,都如同“彩色包装纸”,向海外读者推销一种不同于欧洲和北美的文明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后殖民、非西方的世界观与宇宙观。从这个意义而言,无论今天人们是否认为这种手法已过时,它都是长期以来拉美对外输出最成功的文化模因之一,也是拉美文学跻身世界文学之列、纳入世界文学“共和国”的决定性因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雨楠)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