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视频识别、个性化学习和内容生成等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格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随着这些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融入教育实践、内容创作和研究方法之中,在带来巨大的创新机遇的同时,也给欠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潜在影响。
文章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等教育领域代表着一个变革性的转变,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体验,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但是,这种西方国家开发和控制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引发很多问题。一是对西方技术的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教育领域的传播严重依赖西方国家,这会导致欠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只能成为新技术的消费者,而无法成为创新者。这种情况最终会削弱后者创新和开发本土技术的能力,阻碍了多元化技术格局的发展。二是教育内容同质化。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教育工具和算法通常只能反映西方英语环境下的教育内容,长此以往,使用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就会在教育上产生更多同质化的内容,文化上也会变得更加狭隘,同时本地学生与所获得的知识之间也会产生脱节现象。三是形成了知识和文化壁垒。西方国家开发和控制的人工智能软件在世界领域的普及,只会助长一种知识的发展,削弱了本土知识的存在,最终会导致知识多样性丧失。四是助长教育机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一些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其教育成果,而欠发达国家则会面临巨大的技术壁垒,例如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员维护人工智能软件等。这种差距加速了教育不平等现象,还可能扩大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教育差距。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具有包容性的人工智能工具,以融合和尊重广泛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此外,还要让不同国家参与到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过程之中,并为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具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开发相关人工智能软件。只有共同努力,达成一致性意见,学术界才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教育实践,同时确保它可以丰富全球教育文化内涵,而不是使其同质化。
(赵倩/编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