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长春讯 (记者赵徐州)6月29日,庆祝张澍军先生从教50周年暨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张澍军提出,明确自觉地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中国认识”与“认识中国”,极为重要。目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蓝本”还没有自觉超出“认识中国”的对象范围和框架内容,还没有实现从“认识中国”到“中国认识”的理论跃迁。齐齐哈尔大学校长郝文斌表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站稳中国立场,以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根基,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知识消费”向“理论创造”和“理论自觉”转型发展,打造兼具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最有中国特色、最应该首先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科。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表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加强学理性阐释,真正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用中国话语传播出去,并能够被世界所接受。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秉公表示,加强学科基本理论建设、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紧迫任务。加强学科基本理论建设的根本性措施,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既需要推动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应将比较研究作为重要的方法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韩丽颖提出,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解释框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深入社会文化的基本结构中透视国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差别及其具有的共同文化特点,构建学科独有的话语范畴。同时,还要建立文化对话的多元路径,坚持互动原则,站在平等对话的立场上,实现不同国家思想政治经验的分享和交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过程性的活动,是转化思想的科学,要真正深入心田,通过课程设计,传授基本观念、基本范畴,训练基本思考方式与方法。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冯昆提出,立足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打造中国话语,构建中国理论,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应该遵循的逻辑和路径。
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维国表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作为一个重要方向,从交叉学科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构建起关于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以及问题的回应体系。
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