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红色资源凝结着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理想追求,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既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运用好红色资源,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和力量,也要让红色文化成为展现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的重要窗口,成为讲好中国革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资源。
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行之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至关重要,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红色文化中。向国际社会传播红色文化,让世界更加理解中国发展成就、文明创造、复兴之路的历史文化,也更加理解中国向往和平、爱好和平、追求和平的价值选择,是不同国家历史互信、精神互映、文明互鉴的应然之势。
不同国家的历史互信是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必然之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胜利。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坚持正义、英勇抗战,共同谱写了珍爱和平、抵御霸权的历史篇章,形成了不同国家民族的共有历史记忆,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典范。共同的抗战历史、共同的民族记忆、共同的红色资源,必然凝聚为强大的世界正义力量,成为感召世界各国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文化动力。
不同民族的精神互映是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必然之理。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滋养。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中,凝结了人民顽强抗争、艰苦奋斗的英勇精神,树立了激发民族斗志、改写落后历史的精神丰碑。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些民族在共同的抗争中形成的共通精神特质,是这些民族相互支撑、相互砥砺的重要精神资源。不同民族的精神互映是不同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中国红色文化国际叙事的必然之理。
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必然之道。不同国家的革命文化为自身文明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规律。中国红色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凝结为中华文明深沉的精神底蕴,汇聚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洪流中。我们要提高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必须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以更有红色底蕴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行之本。对外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国家硬实力的增强是软实力提升的基础,红色文化在国际社会的有效传播,根本上取决于中国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国际影响、推动世界和平的价值追求、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国担当。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夯实了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根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更加重要,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更加突出。革命文化塑造了艰苦奋斗、积极创新的精神,为增强国家硬实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国家硬实力的强大是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底气,为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奠定了话语基础、增强了叙事力量。
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奠定了红色文化国际传播价值。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重要战略选择。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追求和平的价值凝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在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为推动世界共同进步确立的价值原则。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为红色文化国际叙事提供了价值准则,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增强了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力度。中国推动世界和平是自觉的实践,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行动自觉。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根本目的是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让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具说服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的实际行动,让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更有代入感。
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之路。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传播力决定文化的影响力,做好国际传播的根本在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好国际传播,最终要靠效果说话,要看国际受众有没有听得到、听得懂、听得明白,有没有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提升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就要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增强话语传播影响力、国家形象亲和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讲好革命故事。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其落实在革命的行动上。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抗争、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讲好这些革命故事,是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让革命故事感染不同国家的受众,引起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情感认同。
讲透和平道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斗争,彰显的是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和平道理,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讲透革命背后的和平道理,讲清革命追求的进步信念,讲明革命的精神实质,才能让“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的精神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价值共识,才能让世界各国认同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才能让民族叙事上升为世界叙事,让世界和平发展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金标准”。
讲活红色文脉。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吃水不忘掘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红色文脉的背后是真实的斗争历史,不能只知表象的抗战事实,不知先辈不畏强暴、英勇牺牲的伟大抗战精神。向国际社会讲活红色文脉,就是要讲活“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让抵御外侮、奋勇抗争的精神成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让“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成为世界文明的基本底色,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成色更足。
讲新话语表达。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谁的话语吸引力强、影响力大,谁就能占据主导、赢得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发于外”就是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加有效地发出中国声音。做好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要把握好主流宣传和话语创新的张力,要掌握好政治认知和情感认同的差异,要在技术上实现共通联结,充分利用大数据、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话语表达,提升对外话语能力,建立国际舆论统一战线,让红色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走向世界,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融入世界文明。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