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一东南亚智库合作联盟成立

2025-11-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广州讯(记者李永杰)11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智库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表示,希望联盟成为思想争鸣、智慧交融的学术高地,服务决策、赋能实践的智囊中枢,民心相通、命运与共的文化桥梁,协同共进、行稳致远的发展引擎,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江必新表示,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跨境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既需要法治框架的保障,也需要智力成果的支撑。
  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势头强劲,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协作,推进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利益融合。联盟的成立是推进合作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促进双方学术交流与文化互动,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表示,联盟建立对话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推动学术互访、深化人文交流的职能定位,将为区域协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他期待联盟在建设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务实高效的协作网络、民心相通的文化桥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打造更多品牌化的年度人文交流项目。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蔡乔中建议,通过联盟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进贸易数字化与绿色化进程。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署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特里娜·菲赞缇表示,联盟在连接东南亚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希望联盟能进一步推动合作,为研发创新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贡献智慧。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会长林尊文认为,通过打造“双向”品牌交流活动,为构建马中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校长郑杰利表示,应建立交流机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支撑。
  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认为,联盟应聚焦现实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河内国家大学下属跨学科科学艺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阮文校表示,联盟的成立为双方在创意教育、跨文化知识等领域加强合作构建了机制化协作框架。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小欣认为,应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东南亚研究方面的优势,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机构间的协调协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印度尼西亚大学科研创新事务副校长哈姆迪·穆鲁克期待依托联盟平台,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澳门理工大学副校长李雁莲认为,联盟的成立对推动区域对话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期待在应对地区发展挑战和促进学术交流与民心相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院长刘志强介绍了学校东南亚语言学科优势,表示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的合作提供支持。
  联盟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澳门理工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智库,携手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多国的高端智库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编辑:刘娟(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