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实习生 仇志焱)11月8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联盟第四次学术会议暨“红色文化及其国际传播”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如何让红色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更好地走向世界。
会议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葛小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表示,本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学术实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外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致力于向国际社会精准解读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联盟已成为推动该领域学术繁荣的重要平台。
推动红色文化从“走出去”迈向“走进去”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教授表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维度。她从红色基因、力量之源、路径创新三个方面提出红色文化蕴含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并为塑造中国可信可爱可敬形象提供动能。她认为要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塑造中国形象的强大力量,必须创新传播的理念、内容和方式,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联盟总召集人王炳林教授表示,红色文化是与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的学术概念。他表示,要基于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四种类型的文化形态把握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要从重构传播内容、创造多元化场景、构建多元传播合力和注重本土化传播四个方面入手。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教授阐述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沿革、思想进程和实践成效。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经历了争夺、建立和巩固文化领导权的历史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关键议题。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以红色文化国际传播“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立题。他表示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是建构政党形象、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明、增进文化交流、澄清国际误解的“必要”;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彰显、传播技术与媒体发展、传播主体多元化等条件使其成为“可能”。他提出通过完善传播机制、创新传播方式、优化叙事和深化交流等路径推进这项工作。
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臧秀玲教授阐述数智时代红色文化适应性出海的生成机理、现实挑战与创新策略。数智技术以塑造立体化文化记忆等方式赋能红色文化,但当前红色文化适应性出海受到传播样态固化、价值认知折扣等挑战,因此要以多元表达提升红色文化产品匹配度,以共性传播增强红色文化价值感召力,以科技创新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竞争力。
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联盟召集人代表李前进教授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问题,阐述人工智能赋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原因、目标和路径。他表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技术优势等弥补传统传播不足,实现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实起来”“活起来”“准起来”“智起来”和“热起来”。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联盟召集人代表周琪教授以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为个案,介绍西南大学挖掘红色文化的经验做法,并阐述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源流、内容体系与时代形态以及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方式。
创新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理念与路径
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教授阐述大别山精神内涵及其与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关系。她用案例、故事和歌曲民谣等阐释大别山精神三句话六个词组24字的文本表述,提出“坚守信念、紧跟党走”是大别山精神灵魂,并解释“顾全大局”而不是“胸怀大局”的原因,以及“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等表述意蕴,特别强调“不胜不休”是大别山地区人民原生态话语的生动表达。
西南交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何云庵教授就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提出建议:当前研究在成果、队伍、资料和方法上仍需完善。研究成果应注重学术性、严肃性和完整性;研究人员需加强专业基础和理论视野;研究资料要确保真实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研究方法要强调整体性,并准确把握精神谱系共性与每种精神个性之间的关系。
重庆师范大学原校长孟东方教授认为,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党和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及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面临不同文明思维习俗差异、西方话语霸权压制和传播手段单一等挑战,需从内容创新、话语表达、传播渠道和保障机制四方面推进实践。
赣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邱小云教授表示,“长征”作为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标识性议题,其辉煌出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国际传播的历史智慧,即主动“出海”,布局自有传播渠道;借船“出海”,善用他者传播渠道;领航“出海”,高位推进海外传播;满载“出海”,主动丰富资源供给。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首席专家李萍教授表示,红色文化及精神的传达方式涉及文化编码的转化问题。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而产生积极力量涉及两种理论问题,一是文化传播交流如何打破文化认知壁垒,二是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以及全人类共同价值建立内洽性。
本次研讨会还设置了红色文化本土化实践、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域外视野中的红色文化等六个分论坛。当天下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联盟第四次会议召开并审议年度工作,表决通过了新入盟单位。
会议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联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