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等旅游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2025-10-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刘婧萱)10月24日,首届全国旅游教育人工智能与数智文旅专业建设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召开。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主任、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马勇,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刘振涛分别致辞。来自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与政府部门代表齐聚西安,推动高等旅游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黄建友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举行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旅游教育人工智能示范院校TOP30的揭牌仪式,长三角创新实践基地与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签约仪式。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吴耀武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重塑教育生态的驱动力。他认为,应用型文科院校的转型要从五个方向探索转型之路:一是重构服务国家战略的学部制,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是多语种智能教学新生态建设,四是教师团队AI素养提升与角色转型,五是注重区域特色深化。要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系统推进、强化特色发展,通过构建终身学习生态,拓展全球教育合作,推动AI伦理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改革。

  “我们正在从碳基时代走向硅基时代。”马勇提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即课程内容与技术创新,实践教学与项目驱动和跨学科知识整合。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发展,教育正在变革,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本地及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文旅行业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数字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邓宁表示,旅游教育作为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与AI技术融合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层次化学生AI素养培养,创新教学机制,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加强师资教师队伍,并健全相应保障体系。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李君轶认为,培养数字文旅人才关键在于走学科交叉之路,即构建“三结合”的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多学科支撑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并营造多主体参与的良好培养环境,从而满足知识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求。

  与会学者在专题发言和圆桌研讨上围绕“人工智能课+专业建设的思考”“国家战略下的人工智能赋能旅游教育新范式”“人工智能赋能泛酒店业综合能力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运营”“数智文旅专业建设的重师实践”“AI+AR 赋能数字文旅实践”“‘人工智能+’数智文旅专业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旅游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等话题展开研究讨论。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西安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

【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