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班晓悦)10月18日,北京大学第二十二届国际文化节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拉开帷幕。本届文化节以“智链五洲 共绘燕缘”为主题,共设置“聆听世界声音”“纵享世界缤纷”“共赏世界灵韵”“感受世界文明”四大板块、二十项活动,吸引众多中外嘉宾和师生参与,共同开启了一场跨文明交流盛宴。
开幕式现场 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表示,北京大学始终以开放包容姿态搭建跨文化交流桥梁,本届文化节主题既指向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也象征青年智慧在全球议题中的联动,期待学子借此成为文明对话者与未来共建者。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大泉高度肯定了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二十余年来的影响力。他表示,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背景下,本届文化节主题具有极强时代意义,希望中外青年围绕科技与文明交流深入探讨,探索全球文化交流新路径。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玛娅·斯特法诺维奇赞扬北京大学是一座“友谊与联系的花园”,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子,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合作。她呼吁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共同探索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未来,并鼓励大家保持好奇心,推动进步。
开幕式还设置了多个特色环节,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代表北京大学接受广西三江县乡土艺术家捐赠画作《新青年・智未来》,中外学生带来精彩节目表演,用艺术打破语言隔阂,传递文化共鸣。
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向留学生代表授国际文化节旗帜并宣布文化节开幕。开幕式后,各项主体活动同步开展,为参与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的主题游园会是本届文化节的亮点之一。游园会设置51个展位,覆盖47个国家,每个展位都充满浓郁的本国特色。留学生们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家乡的民俗趣闻、特色手工艺品与文化符号,师生们穿梭在各个展位之间,收集特色印章,沉浸式感受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舞台上,来自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北大学子同台汇演,涵盖舞蹈、歌曲、武术、民族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青春活力。
自2004年创办以来,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已走过二十余年历程。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品牌,它始终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核心,为校园注入国际化、多元化活力。
本届文化节不仅延续了往届的精彩,更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融入科技与人文融合的理念。北京大学正系统推进《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并牵头成立“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未来也将继续以国际文化节为载体,传播科技向善理念,打破地域与认知边界,让智慧在交流中闪光,让缘分在合作中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