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5-10-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威海讯 (记者张杰)10月18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论坛在威海举行。论坛以“绿色低碳赋能:重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主题,与会学者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突破、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理论和实践议题开展研讨,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学理思考。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虽在海洋渔业、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取得新进展,但海洋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绿色低碳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提出,一是更加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控制海洋污染,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二是更加注重海洋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更加致力于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推动建立健全海洋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我国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海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借助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管理模式升级,促使传统海洋经济由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集约式发展全面转变。在实施路径上,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韩立民提出构建 “技术—制度—金融—区域”四维驱动体系:技术层面需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制度层面要制定清晰的产业脱碳路线图与时间表,建立健全严格的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金融领域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向海洋低碳技术与项目;区域维度则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低碳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海洋产业绿色竞争力。

  围绕海洋经济的开放属性与区域发展特色,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丁荣余认为,海洋经济本质上属于开放型经济,只有以全球视野谋划海洋经济布局,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产业升级,以开放合作拓展蓝色发展空间,才能在国家海洋发展大局中充分展现江苏担当、贡献江苏力量。

  聚焦能源与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提出,拓展核电应用场景是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正从单一发电向多元应用拓展,成为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核电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攀升,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为核电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需持续强化核电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将核电应用与海洋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让核电在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价值。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社长魏建从人文经济学视角提出,一是海洋文旅当前体验层次较浅,需进一步注入文化内涵,通过讲述海洋故事、挖掘历史符号,增强项目文化吸引力与游客黏性。二是在发展方向上,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向绿色、高质量转型。三是营造有利于海洋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如何培育有利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文化,仍需深入系统研究,这也是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会议由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大学主办。

【编辑:韩卓吾(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