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书记讲“四强”】结合国际问题研究工作特点 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

2025-10-14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803期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19个党支部被命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强”党支部典型示范作用,现开设【支部书记讲“四强”】专栏。专栏聚焦“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党支部典型,讲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代表强化政治担当、锐意改革进取,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科研的先进事迹,激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铸牢政治忠诚、积极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持续巩固深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三项共识”固根本、“三项承诺”正作风、“三项举措”守底线的政治建设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政治研究室和大国关系研究室联合党支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第五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支部8名党员均为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侧重区域国别研究、大国关系研究。支部在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促进科研、以研究阐释和对外宣介习近平外交思想为重点、以强化为党和国家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的支部工作特色。

  不断增强支部政治功能,推动党建与科研相融合。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专题学习和不定期研讨,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支部认真开展纪律建设和警示教育,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针对支部成员都是国际问题领域科研人员的实际状况,支部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的涉外内容进行逐条解析和学习,确保支部成员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清晰、准确、到位。支部重视联学共建工作,积极向优秀党支部学习工作经验,通过与某部委档案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支部等优秀支部共建,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科研工作、更高效地为党和国家提供政策建议。支部开展多形式的党建活动,组织党员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展“寻访初心之地 凝聚奋进力量”学习活动。支部成员通过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拜谒深圳莲花山邓小平同志铜像等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高度重视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理性阐释,做好对外传播工作。近年来,支部成员围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周边外交、“全球南方”等重大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1项。支部成员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外交评论》《当代世界》等杂志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多篇政策研究报告获相关部门积极反馈。在对外传播方面,支部邀请国际交流经验丰富的学者介绍如何更好地在国际场合阐释中国外交立场。支部成员通过在China Daily、Global Times等英文媒体上撰文和接受采访,积极阐释中国外交政策和发展理念。支部成员在中国媒体上就周边外交的采访被外媒转发20余次,在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学者声音。在对外学术交流和国际调研中,支部成员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外交理念,讲好中国和平发展故事。

  高度重视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支委会3位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工作坚强有力。在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工作中,支部坚持支委先学、先做,不断提高成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形成一个领导力强、执行力强的支部班子。支部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形成团结互助、关系融洽、积极向上的支部氛围。支部重视新党员发展工作,选定政治站位高、学术素养好的科研骨干为培养人,为年轻同志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学无止境,党建无止境。在“四强”党支部建设的路上,支部将继续加强政治功能、支部班子、党员队伍的建设,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作为国际问题研究一线的科研人员,支部党员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努力探索如何处理好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做好中国的理论建构、战略叙事和话语体系建设,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第五党支部书记 董向荣)

【编辑:崔园园(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