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可爱的中国”新篇章

“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和百年大党的信仰之路”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5-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10月11日,“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和百年大党的信仰之路”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多位革命先辈的后人以及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共同缅怀方志敏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贡献,深入研究和弘扬他们追求理想、信仰坚定的革命精神与风范。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卜宪群表示,毛泽东同志曾经将方志敏等党的领袖以及邓演达、闻一多等近代名人与岳飞、文天祥、曾靖(静)、戴名世等并列,评价他们“以身殉志”。这种将方志敏置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看待的历史观,是研究方志敏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卜宪群认为,“以身殉志”的“志”,是方志敏所秉持的爱国、民本、清廉思想,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方志敏烈士的一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生。

  “信仰坚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显著标识与独特优势。”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于俊霄谈到,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铸就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丰碑,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理想、不畏牺牲的崇高典范。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传承和弘扬方志敏的革命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持续推进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研究,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续写“可爱的中国”新篇章。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运平表示,90年前,年仅36岁的方志敏同志慷慨就义,他留下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不仅是一位革命者的生命绝唱,更是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光辉写照。今天,我们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既是为了深切缅怀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更是要从他们的革命历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生动实践。

  在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利生看来,方志敏既是江西革命英烈的突出代表、北上抗日先遣队将士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他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作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光芒,润泽了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传承和弘扬。

  方志敏烈士孙女、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副会长方丽娜说,今年是其祖父牺牲九十周年,也是凝聚着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沉大爱的著作《可爱的中国》写成九十周年。九十年光阴流转,祖父与无数革命先烈坚守、捍卫的理想信念跨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探讨“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和百年大党的信仰之路”,既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温与砥砺。

  “今天重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撰写的文字,由衷感叹其思想之深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夏春涛认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方志敏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深入剖析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可爱的中国》深刻阐释了反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分析了反帝与反封建之间的关联。以上种种均显示,方志敏的革命信念及节操来源于他理论上的坚定与清醒,其理论思考和思想文化上的建树值得当代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辛向阳用“一个忠于祖国的人、一个善于创造的人、一个甘于清贫的人、一个勇于奉献的人”来总结方志敏烈士的一生。他表示,今天,我们学习方志敏的精神,就要学习他的忠诚品格,始终做到向党看齐、听党指挥、对党忠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汇聚成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学习他的创造精神,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行动,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多想奉献、少想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他的清贫本色,加强道德修养,坚持廉洁自律,涵养良好家风,自觉树立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金龙认为,方志敏情感世界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人生经历中的情感自觉、革命实践里的情感积淀、狱中特殊环境下的情感升华以及传统文化的浸润。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谈到,方志敏烈士以其卓越的党性修养,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我们要拓展方志敏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将其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锤炼的生动教材,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民族奋进的磅礴力量。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联合主办。

与会嘉宾合影   实习记者 肖宇坤/摄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