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学者共议外语学科人才自主培养路径
2025-09-15
作者:
张清俐 刘开泰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济南讯
(记者张清俐 实习生刘开泰)9月13日,“高层次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国际组织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国别区域人才及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路径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涉外人才培养体系自主创新。
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对于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涉外人才的需求显著上升。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表示,当前高等教育亟须回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探索立足中国、融通中外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多位学者强调,传统外语学科正面临深刻转型。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周宗敏表示,须打破单一语言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外语+专业”的协同机制,以应对全球治理复杂挑战。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提出,涉外人才应具备四项核心素养:扎实的外语能力、系统的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知识、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以及立足中国实际的“中国能力”。
据悉,中国在联合国系统中的职员比例仅为1.2%。在国际组织人才方面,我国仍存在较大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提出,需从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和师资建设等多方面推进体系化建设,夯实全球治理人才基础。
围绕国际传播与学科定位,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认为,应注重分众化传播策略与多元主体协作。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提醒,复合型人才培养须警惕外语学科“工具化”,应坚守其人文属性。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马文则认为,外语学科须实现“从辅助到引领”的转变,强化学科核心能力,筑牢人才语言根基。
会议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
【编辑:刘娟(报纸) 齐泽垚(网络)】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在回望历史中把握人类文明前进方向
构建中国自主的评价知识体系
关注健康老龄化领域发展热点
统一大市场建设应“软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