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025-09-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激起中国人民奋勇抵抗。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坚持抗日武装斗争,成为中华民族的抗日先锋。在国家危亡、民族存续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倡导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抗战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和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积极配合并支持正面战场,始终引领着中国抗战的正确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率先抗战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9月22日,中共中央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武装各族人民群众,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率先擎起抗日大旗的行动,振奋了全国人民奋勇抗日的爱国热情。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提出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为共同抗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1933年1月发出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协定。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等合作开展察哈尔抗战。10月26日,中国工农红军与第十九路军签订共同抗日协定。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北上抗日宣言,派遣红军第七军团以抗日先遣队名义向闽浙挺进。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通电支持绥远抗战。在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始终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
  团结抗战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倡导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2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呼吁“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5日,周恩来等人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这一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随着日本侵略者深陷中国战场,不断加大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政治诱降力度,国民党内产生了动摇妥协和反共倾向。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坚持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的军队和民众,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三次大规模反共高潮,一次次化解反共摩擦事件,努力克服投降、分裂风险,始终以抗战大局为重,成为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坚持抗战的坚强核心。
  浴血奋战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选派优秀共产党员和干部深入东北各地,指示东北各地及关内相邻地区的党组织动员各地工人、农民参加东北义勇军及武装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从东北反日游击队到东北人民革命军再到东北抗日联军,驰骋于东北抗日战场,逐渐成为抗日主力,不仅沉重打击了日伪殖民统治,有力支持了全国各地的抗日斗争,而且有效牵制了日本企图侵犯苏联的“北进”计划,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毛泽东根据对中日两国国情和抗日战争形势的精准把握,在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经典论著,批驳了抗战“亡国论”“速胜论”,提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科学预见了抗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擘画了抗战的基本方略,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由此,“从雁门关伏击战到黄土岭战斗,从百团大战到车桥战役,在全国抗战时期,共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人口约1亿,到战争后期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在英勇顽强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成为抗战的骨干和主力,开辟的敌后战场上升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总之,在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抗日先锋和全民族抗战的领导核心,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始终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指引着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以巨大的民族牺牲铸就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王晏清
【编辑:武雪彬(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