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
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心脏与坚强堡垒,山西这片表里山河之地,以独特的战略地位、坚定的浴血抗争和全民皆兵的坚韧意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在全民族抗战的整体视野中定位山西抗战?伟大抗战精神在山西抗战中有怎样的体现?如何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围绕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山西大学副校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郝平。
山西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请您举例谈一谈山西在抗战史上的战略地位与历史贡献?
郝平:山西在抗战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山西自古表里山河,地势险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中条山,地形和位置独特,素有“华北锁钥”之称。全民族抗战爆发初始,日军就企图通过占领山西进而控制整个华北地区,敌我各方力量齐集山西,使山西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区域。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和夜袭阳明堡机场战役都发生在这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在华北推广的“囚笼战”。英勇的山西人民积极支援抗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山西抗战史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哪些实证?
郝平:山西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核心区域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浴血奋战、引领民众推进社会改革,积极扩大国际宣传,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实证。在军事行动层面,八路军构建起“山地游击战”与“平原游击战”相配合,“正面阻击”与“敌后破袭”相呼应的立体作战体系,使日军深陷山西战场泥潭。山西抗战由此成为支撑华北乃至全国抗战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以山西为中心,推进根据地建设,实施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社会改革,实现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目标。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立足山西,积极扩大对外宣传,通过国际观察家在山西的实地见闻,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山西抗战的真实图景,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
从构建立体作战体系牵制日军,到以全方位社会改革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再到凭借切实成效赢得国际赞誉,山西抗战的每一环节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引领抗战走向胜利的核心地位。山西抗战以确凿史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抗战的组织者、领导者与推动者,是支撑民族救亡图存希望的中流砥柱。
山西抗战生动彰显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山西抗战的光辉历史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提供了哪些重要精神内涵?
郝平:山西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抗战以多种形式体现了伟大抗战精神。在山西这片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山西战场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对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最好注解。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山西人民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与装备精良的日寇进行殊死搏斗,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不仅军人奋勇杀敌,民众也积极投身于这场民族战争。山西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全民皆兵、全民参战”的宏伟局面,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齐上阵,各地游击队、自卫队纷纷建立。
山西抗战不仅丰富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还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贡献了独特的精神财富,如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不仅在当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抗争,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精神内涵,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提醒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请您介绍一下山西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郝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寄语青少年: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赓续红色血脉就是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青少年铭记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和牺牲,牢记全民族抗战的壮烈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近年来,山西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在全社会范围内,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群体,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持续传承红色基因。山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已取得显著成效。首先,着重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对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忻口战役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等场馆进行全面修缮和功能升级,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改善了布展方法,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极大提升了展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在中小学和高校开设红色文化相关课程,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校本教材,把抗战历史和伟大抗战精神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确保青少年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最后,注重发挥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班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这些活动共同构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
山西省特别重视加强抗战史的跨学科平台建设。“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通过整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教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了抗战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心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出版多种红色文化图书,深入挖掘山西抗战历史内涵与革命文物价值,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抗战史和“四史”学习教育,产生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