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真:在抗战烽火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2025-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段丹洁 孙美娟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中,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周淑真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巾帼英雄,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勇气、坚韧和奉献。

  1930年12月,周淑真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市高腾镇鸦露栖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亲周志泉是一名共产党员,“不打败日军,国不安宁,家不太平,是我父亲的信念。在他的影响下,我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决心。”周淑真说。

  1945年7月,年仅14岁的周淑真毅然参加了革命,次年4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周淑真在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宜兴县塘守区政府担任宣传员,鼓励动员广大群众支持抗日,做好抗日宣传工作。宜兴县城解放后,县政府在宜城镇庆祝抗战胜利。上级决定将县警卫连、各区大队及参军新兵等组织起来成立宜兴警卫团,周淑真随区大队编入警卫团,任服务团团员。1945年10月上旬,她随新四军独立二团撤出江南,北渡长江到东台县整编。临行前,父亲交代她:“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跟着新四军走,不要掉队。”不久后,周志泉就在斗争中牺牲了。周淑真一直铭记父亲的嘱托:“永远跟党走。”她先后调入新四军六师十六旅五十二团文工队和六师(后改为华东野战军六纵队)政治部文工团,担任团员,主要负责行军、学习、宣传和演出活动。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她用文艺宣传鼓舞士气,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精神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周淑真在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供给部共干训练队学习会计,随后被分配至六纵队后方留守处、供给处任出纳。1946年,第二次涟水战役爆发,她被调到前方,任纵队卫生部供给处出纳员。当时物资紧缺,周淑真和医护人员一起清洗纱布、绷带等,消毒后继续使用。她用自己的行动,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周淑真转业到地方,先后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局、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厅人事处任科员、视导员。1987年,周淑真被批准离休。周淑真说,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依然按照党组织的要求,认真学习,遵纪守法,努力做好党支部分配的工作。她积极参加老干部活动,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导和帮助。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员,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后勤保障人员,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工作者,周淑真始终坚守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岗位上。她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抗战老兵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为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刘娟(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