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语言智库的职能从传统的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逐步向推动产业发展、跨境治理、价值传播等战略方向转型升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软联通”日益成为共建国家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支撑,语言智库在这一转型中,也经历了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化、复合化功能角色的显著转变,从单一教学职能向服务边境与区域实践的平台型机构的转变,从学术研究向支撑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的知识生产中心拓展,并逐步成为推动文化沟通与价值认同的关键载体,成为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与战略沟通的重要平台。
语言智库功能的转型与创新
第一,搭建语言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语言智库突破传统的语言教学职能,与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搭建“语言+产业”深度融合的平台机制。这种机制在边境贸易、跨境电商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例如,广西、云南等地高校依托当地一些语言智库,针对边境贸易沟通中的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问题,建立起跨语言数据库、翻译技术中心和人才调配平台,显著提高了跨境贸易效率,助力当地企业和农产品快速进入东盟市场。同时,这些智库还有效支撑了边境地区的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第二,强化语言技术创新,推动跨语言治理能力提升。过去,语言智库在知识生产上以教学方法、语言学研究为主,功能定位较为狭窄。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语言智库开始探索语言治理与知识创新的前沿方向,将语言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强化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例如,重庆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开办的语言智库已建成一批语言科技实验室、多语种语料库和智能翻译平台,在提升翻译效率、提高跨语种理解准确性方面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以“中文+”项目为例,其语料平台不仅支持教学和本地语言转写,还被用于企业海外投标、合同拟定及多边会议语言保障等关键场景,极大提升了我国语言能力的战略应用广度。此外,语言智库还开始涉足跨文化传播中的情绪识别、语境分析、语言风险预警等新领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治理体系中的新兴力量。广西大学与多地智库共同开发了服务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语言技术平台,不仅为当地青年提供了电商语言培训与就业支持,还帮助中国企业精准开展海外传播与舆情分析,增强了跨境治理的效果。这种“语言+科技+治理”的融合路径,不仅提高了语言智库的技术附加值,也使其成为新兴领域制度创新与战略沟通的技术型支点。
第三,推动跨文化沟通,增强价值与文化认同。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承载着文化和价值认同。在国际交往的深层结构中,语言是构建话语权和共识基础的核心介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走深走实,语言智库也开始超越单纯的语言教学功能,逐渐走向文化适配、身份认同和价值传播的高阶路径。一些语言智库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青年对话等活动,增强共建国家民众对倡议的认可与支持,推动从语言理解走向理念共识,增进了对中国制度模式、社会价值和发展理念的去污名化认知过程,打破了部分地区由西方叙事主导的舆论场。
语言智库功能拓展与路径优化
尽管当前语言智库在功能转型方面初显成效,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战略定位模糊、技术支撑不足与人才培养体系单一等现实短板。未来,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战略优化和功能提升。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目前,一些语言智库在角色定位方面仍然相对模糊,未能清晰明确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功能与优先任务。未来,需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强语言智库在产业融合、跨境治理和国际传播中的顶层设计,明确其具体定位,形成政策支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协作等方面的清晰目标与行动路线。
第二,构建跨语言大数据平台,推动治理能力提升。语言智库在新兴技术支撑上仍存在明显不足,缺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深度应用。未来,应进一步推动语言智库与科技企业、人工智能公司和数据分析机构的跨界合作,积极建设跨语言治理大数据平台,提高在国际传播、舆情研判、跨文化风险预警与沟通能力上的科技含量。比如,通过语言大数据平台,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民众诉求与传播效果,提升我国在国际舆论和跨文化治理中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第三,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智力支撑。语言智库当前面临的人才培养结构单一问题突出,尤其在跨境电商、国际法律服务、跨语言媒体传播等新兴领域,既懂外语又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严重匮乏。未来,应加快构建多语言、跨专业、复合型智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高校、企业与智库的深度合作,培养精通语言沟通、法律服务、产业实践与国际传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例如,在跨境电商领域,加快培养既掌握东盟国家语言,又熟悉电商运营与跨境贸易法律的复合型主播人才;在跨语言法律服务领域,培养既熟练掌握多国语言又深谙国际经贸法律事务的法律服务人员,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有效的智力与人才支撑。
第四,深化文化交流互动,持续推动价值传播。推动语言智库进一步强化文化适配与文明互鉴功能,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年交流、语言文化活动,深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发展理念与文化价值的深入理解与认同。语言智库可以携手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并且参与青年交流项目,持续扩大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形成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之间的长期文化共识和文明互信。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