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

2025-07-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作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源泉,地域文化在传承发展与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不断聚集凸显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地域文化的持续交流与互学互鉴,汇集共同文化价值与共有精神家园。地域文化是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这种文化格局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重要源泉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涵和意义,并强调“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多彩一体”,中华文化由无数地域文化汇聚而成,同时所有地域文化都归属于中华文化这一大范畴。

  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断接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和影响,逐渐形成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地域文化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动力。地域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以独特的地域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变迁性,从经济、文化传承、思想观念、社会整合等多个方面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经济层面来看,不同地域的文化孕育了多样化的经济模式和生产技术。例如,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灌溉、耕种、收获等技术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文化传承层面来看,地域文化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各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传统节日等文化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例如,端午节的起源与纪念屈原的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在不同地域形成了独特的庆祝方式,如赛龙舟、包粽子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传承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从思想观念层面来看,地域文化中葆有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对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的形成和发展,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这些观念通过各项制度传播到全国各地。同时,各地的地域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思想体系。

  关键性作用

  从民族起源来看,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文化根基。例如,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以其先进的农耕技术、成熟的礼仪制度和丰富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的核心。同时,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不断与华夏文化互动,如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骑射技艺等,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在民族融合方面,地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历史上,不同地域的民族通过贸易往来、战争、迁徙等方式相互接触,地域文化成为他们相互了解和认同的重要媒介。例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经济交流,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互融合。中原地区的丝绸、瓷器、儒家文化等传入西域,而当时在西域范围内存在的宗教、文化、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原,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地域文化还通过文化传承与教育机制,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认同。各地的家族、村落、学校等社会单元,将地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历史记忆、传统习俗等传承下来,并在不同地域之间传播。例如,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儒家思想在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各地学子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接受了共同的文化教育,从而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彰显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衍生于纵横交汇的民族史、国家史、政治史,在积累性的历史认同基础上经由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及其主导的政治实践积极回溯和建构起来,是对既定事实的顶层设计,是文化上的“自在”走向政治上的“自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凝魂聚力工程,实质是崇尚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共享与政治认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不仅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还能通过文化上的价值观和思想传承,进而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地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是促进民族和谐、增进地区交往、深化理念融合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不断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来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运用地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力。可见,地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罗浩(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