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商务翻译:创新·融合·未来”商务翻译人才培养论坛举行

2025-07-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7月12日,“AI赋能商务翻译:创新·融合·未来”商务翻译人才培养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姜秀珍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
参加“AI赋能商务翻译:创新·融合·未来”商务翻译人才培养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嘉宾合影 主办方提供
  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校长曹德明教授,教育部高校日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谭晶华教授,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副校长叶兴国教授,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柴明熲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袁筱一教授等20余位翻译界专家学者和语言服务行业代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师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决赛选手及指导教师共150余人参加论坛与颁奖典礼。 
  为外语学科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会议开幕式嘉宾 主办方提供
  姜秀珍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外语学科发展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培育、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她希望各位参赛选手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提升人机协作能力与跨领域知识融合能力,期待论坛上来自全国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为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爱玲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AI驱动的翻译工具已成为行业的强大助力,显著提升了翻译效率。然而,高质量的跨文化沟通依然离不开人类译者专有的素养与智慧。因此,培养既精通多语种能力,又能有效运用AI技术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许钧在线上致辞中提出,在AI技术不断突破的今天,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翻译面对的是世界力量的重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翻译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明确目标,正确认识翻译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翻译的新技术、新途径,使人才具有语言转化、跨文化交际等多种能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张蔚磊主持开幕式。
中国翻译研究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区域国别经贸与文化翻译传播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主办方提供
  姜秀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刘根春、院长张蔚磊,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颖思共同为中国翻译研究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区域国别经贸与文化翻译传播研究基地揭牌。据介绍,该研究基地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在区域国别经贸与文化翻译传播、翻译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研究成果翻译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 
  促进学界与业界深化学术交流
  第五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采用“论坛+竞赛”模式,与会领导、专家为获奖选手颁布获奖证书。获奖选手分享了各自学习商务外语与翻译的心得体会,并表达了对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憧憬。颁奖典礼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MTI中心主任吴朋教授主持。
论坛研讨环节 主办方提供
  在“AI赋能商务翻译:创新·融合·未来”商务翻译人才培养论坛上,21位专家围绕AI语境下商务翻译发展的核心命题,就AI时代翻译与国际传播、AI时代翻译教师职业发展、AI时代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AI时代翻译技术和人才需求四个主题展开讨论。四场沙龙的学者与行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就翻译在AI语境下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度研讨,为大家展示了从技术、教育到产业的全新视角。
  张蔚磊在总结发言中提出,本次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商务翻译人才培养的话题,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她认为,翻译从来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思想的交流、文明的交融。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翻译都承载着连接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的使命。
  本届大赛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上海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指导,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上海市外文学会、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承办。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