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以下简称“黄河战略”)并加以谋篇布局,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中原大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从问题向度、协同程度、创新维度三个维度把握全面推进黄河战略的实践逻辑,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河南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问题导向
以流域突出问题治理为基础
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黄河战略提出的现实动因之一,黄河战略的全面推动也必然在全面解决现实问题中得到落实。要聚焦黄河在河南的地理地貌、人口活动等特征,把处理好流域治理作为治黄的关键点和方法论。
洪涝灾害威胁尚未彻底消除。黄河河南段处于黄河中下游,从三门峡灵宝段入境,至濮阳台前段出境,共流经9个省辖市(示范区),河道全长711公里,占黄河5464公里干流总长度的13%。黄河河南段大部分属于“豆腐腰”河段,部分河势游荡多变,水沙条件复杂,地上悬河问题突出,需要继续加强防洪等工程体系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防灾减灾应对能力。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还需久久为功。黄河河南段仍存在部分需要修复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和矿山,部分支流水资源开发过度,黄河滩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与耕地不同程度交叉重叠,沿线资源性城市、重工业城市多,部分企业绿色转型动力不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还需加大。滩区人口多,面临着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多方面的污染压力,需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加强社会大众节水护水意识等教育。
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仍需全面加强。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但黄河水资源相对有限,流域内水资源等自然禀赋相对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不充分,需要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保障生态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协同推进
以汇聚强大工作合力为突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需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结合河南主体功能定位,聚焦“两高四着力”,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采取一系列协同性举措,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工作成效。
政策协同构建综合保障体系。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核心,配套出台覆盖生态修复、国土空间、区域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文化保护等领域的一系列专项规划,形成了总规划牵引带动,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相关地区区域规划条块支撑、点面结合、协同联动、保障有力的政策体系,为推动黄河战略落实提供有力政策指引和法治保障。
区域协同构建大治理格局。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省级水土保持厅际协调等联动机制,开展滩区综合治理,提出十大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各水系连通,优化水资源配置。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根本,以矿山生态修复、复耕复绿为重点,持续扩增沿黄生态容量,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廊道。与上下游省份密切配合,在水资源分配、防洪减灾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山东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晋陕豫金三角区域协同治污。注重与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对接合作,加强内河航运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河南自贸区建设,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积极推动“中部便捷出海水运大通道”,加快打造高水平内陆开放高地,为黄河战略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组织协同提升流域治理效能。成立由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重点工作任务,统筹谋划落实举措。加强科技、发展改革、生态、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和有关省辖市政府之间协调联动,制定《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科技创新 建设幸福黄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制度性方案,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健全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汇聚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战略部署落地实施。
坚持创新驱动
以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牵引
黄河战略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战略推动既要从全局考量,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区域科技创新,建设幸福黄河,以点带面落实战略部署要求。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政策,对存量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力度,在逐“绿”向“新”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严格限制在流域内布局高耗能、高污染、高能耗增量项目,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超前布局一批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促进产业上下游协作,从产业结构的底层逻辑层面为治污、节水、生态修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经济基础保障。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围绕粮食安全、生态保护、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方面,由流域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强强联合,根据自身特长优势凝练不同类型科研主攻方向,在平台、机构、人员、项目、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链条,以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换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指数。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强化协同创新顶层设计,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开展“揭榜挂帅”活动、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开放基金等“组合拳”,加强产学研用联合研究和协同攻关,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中破解制约黄河战略实施的流域突出问题,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