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理响中国・党校微讲堂(第二季)第二讲: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
2025-06-26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第二讲
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
点击下方
一起听课
主讲人
王 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核心观点
“蒋廷黻之问” 是指中国近代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大纲》(1938年)中提出的历史反思:“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决定国家的兴亡,而近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人能否以科学代替想象,以制度代替人情,以公益代替私利。”
● 近代化探索的必然性与失败教训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均未成功,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和全局战略。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科学的战略规划以及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的历史选择
国民党政权因脱离民众、腐败无能而失败,中国共产党凭借强大的组织力和人民支持,成为推动现代化的核心力量。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能够整合国家资源、凝聚社会共识,并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 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体现大国担当。现代化不能依赖外部模式,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建立自主可控的经济体系。
● 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
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强调立足国情,走渐进式发展道路,发挥人口红利和市场优势。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必须结合本国实际,灵活调整发展策略。
●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高素质劳动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科技和创新是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新型发展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富强之路,也应贡献于全球发展,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选择。
节目预告
理响中国・党校微讲堂(第二季)
第三讲
敬请收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报刊社出品
策 划:何忠国
监 制:李 莹
导 演:李军辉
分集导演:荆妍宁
审 核:兰文飞
王翠娟
校 对:朱云利
赵君欣
【编辑:齐泽垚】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
回应AI时代下的社会心理学命题
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发展
《人民的马克思》新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