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强调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扬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人民城市”理念则突出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服务人民,城市建设和管理必须以人民的需求和福祉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这一重要指示为上海的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标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长期在城市治理领域处于引领地位。尤其是在基层法治观察点的建设过程中,上海通过整合民意参与、法治监督和政府高效联动,创新实现了“民主参与—法治保障—治理效能”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已设立598个基层法治观察点,选聘法治观察员达2139人,累计提出近3000条法治观察建议,其中超过1000条建议被采纳。这些数据表明,上海在基层治理中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参与机制,市民在监督与建议方面展现了积极性和广泛性。这种将民主价值嵌入城市治理毛细血管的实践探索,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激发市民治理主体意识
作为制度化的民意收集和法治监督平台,基层法治观察点主要作用是为市民提供参与城市治理的机会和渠道,促进市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与协作。这一创新机制的关键在于,市民不仅能够通过法治观察点提供反馈意见,还能够参与到政策的形成和执行过程中,确保治理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上海的多个区县,基层法治观察点已成为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平台。比如,闵行区七宝镇的绿化修剪治理项目中,市民的不同意见成为推动城市治理创新的原动力。低楼层居民希望增加采光,而高楼层居民则希望保持绿化景观。在法治观察员的调解下,经过多方商议,最终达成了一种平衡方案,既保持了城市绿化的美观,又满足了不同楼层居民的需求。这一过程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营造了基层治理的协商民主氛围。
类似的民主协商和法治观察相结合的模式还在上海其他区域得到了广泛推广。例如,闵行区新虹街道三湘楼宇法治观察点通过对医美行业消费纠纷的调研,提出了加强行业规范和出台更明确监管标准的建议。新虹街道收到基层法治观察点反馈后,统筹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新虹街道还指导医美企业签订《医美行业依法执业诚信服务公约》,发挥行业自治效能。这一基于民意的建议,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为行业治理提供了有效支持,也展示了法治观察点在现代城市治理中的现实意义。
基层法治观察点的设立不仅拓宽了市民的民主参与渠道,还促进了市民对基层政府治理过程的认同感与信任感,有效打通了市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互动渠道。市民能够直接参与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中,体会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如长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治观察点的观察员撰写了《关于公证衔接遗产管理人制度的法治观察建议》,被长宁公证处采纳并落地实施,效果获得一致好评。在闵行区浦锦街道,一家烧烤店因油烟噪音问题引发居民投诉,该街道法治观察员在充分仔细调研和论证后递交了一份《关于依法治理餐饮店油烟噪音扰民的法治观察建议》,建议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督导和事后处罚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法治观察点不仅使民众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各环节拥有更多话语权,切实感受到参与治理、共建共享的获得感,同时也让城市治理更加透明、高效。
提高政策执行和反馈效率
在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实现高效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法治观察点的建设过程中,上海各级政府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执行和反馈机制,通过建立和优化各种联动创新机制,使市民建议能够迅速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大大提升了政策执行的效率与透明度。
以闵行区“规模性租赁整治”项目为例,法治观察员在调研中发现群租现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治理建议。经过政府多部门协调调度,最终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政策,租赁市场逐步走向有序管理。该案例不仅展示了法治观察点在问题发现与反馈方面的独特优势,更证明了通过制度保障实现精准治理的可行性。静安区构建的“三点协同”新机制更是为政策落实提供了坚实支撑。该机制将基层法治观察纳入人大、政协的视野,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以及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监督和评估,极大推动了建议成果的转化,形成了“1+1+1>3”的良好治理效能。
同时,上海市各区还不断优化政策反馈机制,确保市民意见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回应和落实。比如在杨浦区“无名路治理”等项目中,相关部门对法治观察员的建议进行实时跟踪,并及时向市民反馈处理进展。这种高效、透明的工作模式,既增强了市民对政府工作的信任,也为城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浦锦街道的一起油烟噪音扰民案件中,法治观察员提交的《关于依法治理餐饮店油烟噪音扰民的法治观察建议》,促使街道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督导、事后处罚的全过程监管机制。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具体环境问题,也为进一步完善法治观察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宝贵经验。虹桥街道司法所在积累大量法治观察的经验下,优化了“法治观察六步法”,建立“建议提出”“分析研判”“落地监督”闭环。随着各类协调联动机制的不断推出与完善,上海在促进民意与治理目标有效对接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逐步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格局。
上海基层法治观察点的建设,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城市建设注入了新活力。通过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和优化制度保障,上海不仅使市民的治理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激发,也大幅提升了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反馈效率。正是在这样“民主参与—法治保障—治理效能”良性循环的推动下,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迈上新台阶。未来,随着这一机制的不断完善,基层法治观察点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透明的城市治理之路提供宝贵经验。上海基层法治观察实践充分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复旦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