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孙萍调研外卖骑手群体。作者/供图
作为一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我深知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这个集体的鼓励和托举。院党组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备受鼓舞,可以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过去几年间,我深深感受到,在扶持、培养、激励青年人才方面,院党组在持续发力。我本人也是诸多青年学者扶持计划的受益者。我给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并不多,取得的成绩也微不足道,但是院里给予我的鼓励真不少:从刚入院时获得的青年科研启动项目到职称破格与指标调剂,从青年教学名师奖的颁授到“青年英才”遴选等。院里各项青年发展支持政策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个人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我深深感到,院党组的各项支持政策让年轻人能安心坐“冷板凳”,做长时段的“慢学术”。这里的支持既有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持,更有严管厚爱的精神承托。过去7年间,依托我院的青年项目支持,我和所在的调研小组能够踏实走向田野,深入平台零工劳动者的一线劳动实践,看到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背后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诸多社会治理问题。我们调研了从网约车司机到电商直播、从外卖骑手到家政工人等一系列劳动者,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理论创新和建言献策离不开扎实的一线调研,也离不开“为人民做学问”的社科初衷。唯有深入群众,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学问才有价值,学术人生也才能走得长远。
2024年,我惊喜地发现,青年人的学术著作也能入选我院重大成果。我用7年时间完成的《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有幸入选我院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成果,我本人作为作者代表,在成果发布会上进行了陈述。该书立足对外卖骑手群体的长期跟踪调研,提出了“过渡劳动”概念,探讨了平台经济背景下外卖骑手的劳动形态、社会意义以及算法技术对骑手劳动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田野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正是在院党组的关心支持下,我和我的调研小组能够安下心来,走入劳动人民当中,产出高质量成果,这无疑是对青年学人的莫大鼓舞。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下青年人正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激烈的竞争压力,我院及各研究所推出的一系列支持和激励青年成长成才的创新举措来得及时、行之有效,大大缓解了青年人面临的各种困境。我们相信,院党组对于青年工作的系列部署是长远的、持续的,必将不断细化深化,也必将持续助力青年人才组建团队、打造科研创新品牌,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奋斗中展现青春担当、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