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 张清俐 通讯员 张湘东)4月30日,为了进一步促进中非经贸合作,加强中非文化认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认同国际研讨会”在浙江绍兴举行。与会学者从国际关系、经贸、文化等角度,对中非合作发展成效与未来前景等前沿议题进行学理研判。

“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认同国际研讨会”现场
中非合作迎来新使命
非洲大湖区已经成为中非经贸往来的热土。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表示,中国和非洲大湖区国家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双方的经贸日益密切,中非经贸合作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他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非双方应加强顶层设计,联合制订中非经贸合作中长期规划,共同谋划有利于中非经贸合作深层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葛金玲提出,多年来,中非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频繁,成果丰硕,2024年双边贸易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面对当今世界诸多不确定性,巩固中非友谊,加强文明互鉴,进一步拉紧中非人民的感情纽带,将迎来中非贸易合作的新格局。中国前驻摩洛哥大使孙树忠结合全球局势提出,中非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已被注入了新的使命,追求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非双方共同的诉求和加强合作的目标。
中国非洲学研究正在与全球南方研究紧密结合。“全球南方是国际权利转型的代表话语与现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王战介绍全球南方的发展阶段,考察全球南方在世纪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全球南方国家的核心特征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追求公平国际秩序,并具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与政治诉求。它们通过合作机制,推动国际体系改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南方”的一员,发展历史和所要实现的目标与全球南方国家相一致。
世界大变局伴生着不确定性,在新形势下,全球南方国家有望构建起南南合作新范式,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认为,“全球南方”必须加强经贸合作,展现团结的力量,发出共同的声音,通过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来把握大变局中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定位与战略主动权。
全面推进中非合作
文化是中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底色。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敏呼吁,共同推动语言共生、叙事共情与南南平台协作,赋予文化认同合作以更深层的文明意义,将中非文化合作置于全球南方整体框架下思考,从而构建一个去殖民、可协商、多中心的未来世界文化格局。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成富认为,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与南方国家合作的宏大命题中,非洲文学研究是重要切入点。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特约研究员黄振宇研究发现,安哥拉裔作家阿尔梅达始终关注当代黑人移民的身份问题。
中非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研究员楼一平介绍,他在非洲当地帮助非洲人民修复生态系统的工作,为非洲大湖区国家实施生态恢复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分享中国智慧。
据罗林观察,数字经济合作成为中非合作重要内容,中国依据《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及 “九项工程” 中的 “数字创新工程”,为非洲实施数字经济项目,开展多项合作。中国与大湖地区的数字合作推动该地区转型,肯尼亚等国与中国加强电商合作,构建本土电商生态,促进非洲产品对华出口,众多非洲中小企业从中获益。据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成员、布隆迪大学青年学者班超介绍,孔子学院在非洲广受欢迎。今后孔子学院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需要,使本土人才的培养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进而助推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
布隆迪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克莱蒙认为,中非经贸合作的热络让他看到非洲大陆上很多人在学习中文,这为非洲带来了诸多机遇。这种热情尤其体现在青年人群中,他们是非洲大陆未来的中坚力量,并希望开拓新的视野。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呼吁,当前亟需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高水平、一专多能的研究人才。
多维研究为中非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推动中非合作亟需多维视野下的人文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一大批青年学者们跨学科研究成果,不仅助力中非在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领域实现深度互信,更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分析与实践路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青年学者胡成意对比研究了中意两国与埃塞俄比亚的合作。他认为,中国依托大规模投资与政策灵活性,持续巩固其在中非合作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青年学者刘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的日用品进入赤道几内亚,并嵌入当地的日常生活与节庆仪式体系。他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制造商品在迁移路径中如何与非洲本土信仰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度互动,展现出非洲社会面对全球消费文化的创造性适应机制。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青年学者杨雅楠认为,在中非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非中资企业迫切需要在文化适应策略中寻找到合适的实践路径。如何实现求同存异共识原则下的互信与共赢,成为中非经贸合作中的核心议题。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青年学者郝小斐研究了拉美国家的主流媒体。她基于全球南方理论视角,考察了拉丁美洲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关系的报道特征,以跨区域视角丰富了“全球南方”的内涵,为理解中非合作在国际发展格局中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理论路径。
本次研讨会在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下,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和河海大学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