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 通讯员 王敏 王英洁 孙余余)4月19日,由全国重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联席会议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第十三届全国重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协同建设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度对话,聚力协同创新,共绘思政育人新篇章。
  联席会议发起单位代表、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宏伟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会议为载体,搭建协同创新机制;希望专家学者围绕研究议题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路。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增福主持。
  坚持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
  主旨报告阶段,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田克勤指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制度与体制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二者的紧密结合,坚持本学科的研究和相近学科的研究相结合,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党建学两个一级学科同构同建以支撑思政课这个关键课程的问题。
  清华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师范类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和管理方式方面要各有侧重;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围绕各自特色和专业优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研讨;三是要处理好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其昂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问题的体系解读,明确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思路与方法、内容与定位以及历史过程。提出要区分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两个领域等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万美容提出两大路径:一是多维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将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置于国家战略布局、高质量发展及教育强国建设坐标系中。二是多举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分众化课程体系、围绕学生学习方式变化完善教材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就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二三四五”做法作会议分享,即一个引领强武装、两个课堂提质效、三个举措优队伍、四个品牌扩影响、五个方面见成果,并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持续发力。主旨报告阶段由《思想理论教育》常务副主编曹宁华主持。
  系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经验
  主题报告阶段,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慧芳结合福建省“大思政”数智化实验室建设情况,分享了“大思政”数智化研究框架图、研究特色、研究定位与目标以及实验室建设成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习胜教授强调,学科性质对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尤琳从战略和使命、基础和机遇、命题和破题三个视角对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交流。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及其整理问题,从加强文献资源升级整理、推进文献数字化和数据化实现迭代升级、开设专门课程和打造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西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副部长周琪立足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从回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时代之问出发,分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占峰从正确理解斗争精神的主要范畴、伟大的时代需要斗争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斗争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包庚提出要注重学生社会实践和红色文化资源转化,立足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勇提出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体系中推动本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迪亮提出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费投入、推出教研成果四个方面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史小宁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纵三横三融合”模式的改进举措。本阶段由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广兴主持。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小侠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四大着力点,即坚持目标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建设“大思政课”;建设师资队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锐提出要通过概念研究、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再造、专业素质能力培养过程社会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过程规范的制定等,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再专业化。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辉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数智社会需求契合度、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匹配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衔接、教学评价与人才培养评价的协同四个方面提出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丽介绍了该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并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机制。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改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教育强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路径。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指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中面临的培养目标问题、课程体系中理论课与实践课配比问题,以及中学教学的教材教法课程设置问题等,并就此提出了专业建设建议。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友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现象进行了全面审视,提出要辩证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趋势,清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存在的问题,理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本阶段由《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编曹景文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两个分论坛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史家亮进行会议总结,指出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丰富深刻的理论成果。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动各专业协同创新发展。会议最后,下届研讨会主办方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勇作致辞发言。本阶段由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顾大伟主持。
  本次研讨会为推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协同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彰显了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深刻认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