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5-04-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精神力量,这股精神力量在改革到底的实践中转化为彻底的物质力量。改革开放实践中凝结与升华出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反哺改革开放实践,两者辩证统一。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开阔了中国式现代化前景。
  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意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孕育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是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升华。
  改革开放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科学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随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展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改革开放、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之一,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精神是坚持革故鼎新的民族精神。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就提出:“御政之首,鼎新革故。”在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中,历朝历代都有改革先行者,他们从经济、政治、文化入手,对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出变革,对当时生产力的解放、生产关系的调整作出巨大贡献,无一不彰显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精神特质。革故鼎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将“创新”刻入血脉,为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理念时代化的转化与升华,两者互为一体、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精神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纵观改革开放发展史,从最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初步探索到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步步深化,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从外贸驱动到内需驱动,从粗放型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的实践精神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在加强与全球经济融合的同时,扩大内需,完善自身结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每项改革措施都是不同历史阶段实事求是精神内核的实践外显,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改革开放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探寻创新动力。改革开放精神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新是改革的本质,也是改革前进的动力。当前,全球争端不断,经济交融发展,科学技术快速迭代,创新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的最优解。改革开放精神敢于“破”藩篱、“进”深水、“啃”硬骨、“涉”险难,有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系统部署与实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改革创新生产力三要素,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新动能。
  改革开放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引领。改革开放精神积淀于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1978年开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党带领全国人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并对体制机制进行持续改革。不畏艰险、奋勇前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改革步伐,冲破思想束缚,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现代化模式,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是开阔中国式现代化前景的唯一解和最优解。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拓展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大国崛起”向“强国复兴”的跨越。在此过程中,改革开放精神不仅是中国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思想引领。
  改革开放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打开发展格局。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开拓进取、开放包容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品格。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要以包容姿态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大的发展格局。封闭僵化意味着愚昧、落后,开放才能兼收并蓄。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要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外贸、外商、对外投资全覆盖、全包围、全方位改革,整体加区域优化,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开放中实现与国际经济、全球治理的对接,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与包容,在文明交流互鉴、贸易往来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谋求更大发展。
  改革开放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改革开放精神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航向与进程,将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与具体部署实施相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顺利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精神凸显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政治勇气。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将反腐倡廉常态化,全面从严治党,紧抓改革落实,全方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改革开放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改革开放精神在实践中对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的利益。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巨大的人口规模昭示着现代化成果惠及人民的宏大广度和深远影响;“物质”与“精神”融合协调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彰显人民对公正公平的诉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刻画人对自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考量以及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中国人民“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与愿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与全球影响力,不仅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全球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新时代,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改革开放精神将引领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静(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