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教育振兴东北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核心方案之一。推进东北全面振兴,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开放思维、高质量发展思维、优势挖掘思维、在地化思维等高阶思维,不断深化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的认识与实践。
以开放思维升维教育振兴东北的认知基础
从以往经验假设看,教育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往往存在发达地区“教育—经济”良性互动,而欠发达地区往往面临“教育越发展、人才越加速外流”的两难选择。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要跳出“东北教育促进东北振兴”的封闭思维,建立开放思维,认识到现实中全国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东北教育促进全国发展是在开放市场中进行的,认识到东北教育、全国教育与东北全面振兴、全国发展是双向互动的,升维对东北全面振兴与全国发展关系的认识。
以开放思维理解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强化全国教育在行动中服务东北振兴的战略自觉。通过国家对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设计与战略布局,激励全国教育积极寻找恰当切入点,承担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责任。推进基础教育对口支援,引导有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对口专业的高校或者与东北全面振兴结合点密切的高校积极作为,为东北全面振兴服务。
以开放思维理解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还要深化东北教育为国家发展服务的全局观念,助力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过程中,东北教育要积极发挥自己既有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东北教育促进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东北全面振兴的底气,东北教育以开放思维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才能更好地为东北全面振兴培育人才。
以高质量发展思维筑牢教育振兴东北的人才底座
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可以全面提高东北人口素质,为东北全面振兴奠定基础。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需要深入实施东北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统筹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探索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素质起点不同个体有相同的进步机会,同一阶段素质起点相当的个体在这个阶段得到大体相当的素质提升,使全体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筑牢东北全面振兴的人口素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可以为东北全面振兴培养优质人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为东北全面振兴输送充足优质人才,“全员”优质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在高质量发展思维指引下,要按照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分类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优质人才,保障培养的人才无论流向东北还是流向全国其他地区,均能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扎实能力,从根本上解构长期困扰东北及其他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人才外流现象。
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东北全面振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探索“高质量培养+就业友好型”职业教育体系,拉近职校学生与就业的距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北优质技能人才接纳问题。一方面,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在提高职校学生一般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职校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建立就业友好型服务体系。为职校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地或家庭所在地就业创造条件,减少毕业生求职成本、家庭—工作地大跨度流动的经济成本、生活适应成本。
以优势挖掘思维彰显教育振兴东北的动力系统
从竞争性高等教育资源看,高水平大学在东北的录取率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东北地区学生在获得竞争性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具有相对机会优势。在分省定额制度下,东北地区高考考生相对较少,学生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方面的压力相对较小,学生有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充分宣传好在东北地区工作和生活可以获得竞争性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优势,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东北全面振兴事业。
从基础教育资源人均配置看,东北地区生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居全国前列,远高于全国配置标准和全国总体配置水平,东北地区学生在享有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人均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需要积极向公众阐明东北地区基础教育资源人均配额高的总体优势,东北地区可以保障优秀人才子女有更多机会接受优质基础教育、特别是优质义务教育,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充分考虑东北地区出生人口负增长给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的窗口期,积极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教育质量提升优势。在学校班级小规模化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更加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化需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增值性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住人口减少窗口期小班化教学的质量提升优势,增加基础教育服务质量吸引力,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到东北工作、生活,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以在地化思维挖掘教育振兴东北的资源禀赋
教育促进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利用好东北冰雪资源与黑土地资源等在地化自然资源,挖掘东北自然资源的文化内涵,升级东北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冰天雪地是东北振兴的重要资源,教育要盘活和放大这些资源在东北全面振兴中的作用。推动冰雪运动进入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以专项运动项目的形式推进中小学冰雪运动课程化,以单招招生的形式推进高校冰雪运动专业化,助力冰雪经济产业化,助力东北经济发展。黑土地是东北作为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自然基础。2022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提出鼓励企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展黑土地保护相关技术服务。国家鼓励黑土地保护与研究,为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东北进行黑土地研究创造了政策语境,既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留在东北,又能借助优秀人才的专业研究提高黑土地保护和提升黑土地经济价值,促进东北全面振兴。
东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工业建设、农业建设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优秀人文资源,通过教育传承创新这些优秀人文资源的精神内涵,可以促进东北全面振兴。首先,要积极利用东北革命文化资源。将源于东北革命实践的红色文化充分融入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充分挖掘东北革命文化的教育价值,传承坚韧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其次,要积极利用东北在地化生产建设文化资源。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实干兴邦、开拓进取精神融入教育实践活动,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力量感召人们,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最后,要充分发挥东北在地化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东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特色饮食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语言文化和民间工艺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践活动,为东北全面振兴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