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区域发展整体效能逐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东北地区经历了“先发—滞后—后追”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主要由国家重工业发展战略推动,东北地区先发成为新中国重工业基地,也成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从先发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进入21世纪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区域发展战略。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东北地区“后追”行动也正式开启。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拉开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大幕。
践行安全发展和战略发展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义
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是党中央赋予东北的重要战略使命,对这一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首次指明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战略定位。在2023年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一内容。2025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又一次指出:“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可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构成,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指南。东北全面振兴要基于国家安全,维护安全的发展应成为国家新发展战略格局的支撑与保障。纵观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演进过程,有必要将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作为践行基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好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任务。
区域优势:东北全面振兴与“五大安全”战略使命的践行基点
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地缘结构、自然环境、能源条件、生态资源、产业基础和社会文化六个方面加以认识。
其一,从地缘政治结构来看,东北地区地处北疆,是东北亚地缘板块的枢纽,是北太平洋沿岸的重要区域。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维护好国防安全,是东北全面振兴与“五大安全”战略使命的根本担当。其二,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好,拥有全国最好的耕地资源,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的粮食总产量为14768万吨,占全国的21%。东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广袤的黑土地,为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充沛的基础条件。其三,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以我国石油的“顶梁柱”大庆为例,不仅拥有全球规模领先的采油生产基地,还具备世界前列的陆相砂岩油田技术。同时,东北地区具有良好的风能、光能、氢能开发潜力,松辽清洁能源基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九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之一。保障高质量原油生产、推进清洁低碳能源转型,东北地区担负着保障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其四,东北地区不仅拥有占比在全国前列的森林面积、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资源,更有北方冬季独特的冰雪资源。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到冰雪文化的发展,东北的冰雪经济正在形成全产业链的方向态势。东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不仅为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优厚的土壤,也为提升产业安全水平奠定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五,东北地区在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中心的产业方面具有区位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启示东北地区可以从后追态势转为后动优势,发挥比较优势与地域相邻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改造老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承接东部地区高新产业新质生产力成果转化,通过强化传统制造业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东北地区可以为保障产业安全提供关键动力。其六,从社会文化条件上看,东北地区具有鲜明的区位比较优势。东北地区不仅有高配比的国有企业产业基础,代代传承着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红色文化和拼搏初心,更拥有优质的科教优势和人才资源,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趋势下,能够可持续地为新时期东北全面振兴与“五大安全”战略发展注入新动力。
立足区位优势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与“五大安全”战略使命的践行进路
其一,激活区位地缘优势。作为祖国“北大门”的守护者,要统筹好强边固边和促进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关系。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国防教育,也要提升区域合作与开放水平,以新质生产力带动科技创新增强自身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增强国防产业的实力,提升国防安全水平。
其二,激活区位资源优势,以绿色共生的和谐理念建设农业生产与生态发展之路。立足于东北地区广布肥沃的黑土地资源,创新探索和引进培育优质高产粮种,推动农机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革新突破传统农业模式,加快东北粮食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促进新时代粮食产业升级转型,也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提升和乡村治理,为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其三,激活区位能源优势,做好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的双重供应保障。这不仅需要抓好高质量原油产出,也要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结合新的形势形成安全有效的能源发展策略。通过能源外交、多元化能源品种,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要注重能源安全治理,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其四,激活区位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强化传统制造业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加快推动东北地区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确保国家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自主可控。发挥东北高校联盟作用,加强科技生产力、人才资源和创新动力的结合,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引才机制,提升产业活力,推动产业安全水平的提高。
同时,做好东北全面振兴和“五大安全”战略使命的保障工作,也要与社会稳定充分结合,激活东北社会文化的区位比较优势,传承发扬好东北红色精神,激发东北社会内生活力,做好社会安全体系建设,为保障国家“五大安全”提供稳固的韧性支撑,开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