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12月15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新书发布暨探索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历程,并总结了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自成立以来长期跟踪该项研究的意义。他表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坚持编制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的家国情怀,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十二年间,相关研究不断扩展与深化,成果形式不断丰富,从最初的仅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到每季度推出一期宏观杠杆率报告、每两年出版一部国家资产负债表专著,以及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资金流量表等;研究领域从资产、负债延伸至财富、收入分配、债务可持续性等方面。通过编制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培养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资产负债表不仅是一个核算结果,更是一种研究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实收实付方法不同,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和负债从应收应付的角度入账,提供了新的视角、方法和结果。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一座研究“富矿”,希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深入挖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发布新书《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对《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一书进行了发布,并介绍了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原因与意义、新书的主要观点。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编撰,编制了1978—2022年连续45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继2013、2015、2018、2020年版之后的第五本专著。该书认为,财富积累展现出中国存量赶超的非凡成就,宏观财富分配展现出“藏富于民”的总体态势,中国资产积累与负债积累呈现同步特征,但在未来也可能出现分离。从资产负债表视角看房地产财富的长期演进规律,有力驳斥了中国房地产“顶峰论”。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了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出版《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的重要意义,并为国家资产负债表未来研究建言献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不足是一种结构性偏差。国有资本需要支持发展型消费,应通过制度性安排,支持国有资本促进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发展型消费,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国有资本从支持投资转向支持消费,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能显著提升中国消费水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公共资产管理不仅关乎经济运行效率,也直接影响社会财富的积累与分配。我们不仅要关心公共资产的数量和账面价值,也要关心公共资产的质量,特别是其变现能力。投资与消费并不是对立的,要打破“投资是积累,消费是消耗”的思维定式。消费也能引领供给,若消费能够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也将能够带来高质量的财富积累。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曹远征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曹远征谈到,人口老龄化己成为影响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更为显著。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和抚养比的增加,社会支出压力加大。对此,他主张,应利用好国有资产,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将其变现。具体来说,应以推动国有资产可变现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落实好三个“国九条”的初衷,最终推动国有资产顺利进入社保系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国家资产负债表能够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公开有助于提升经济透明度、稳定社会预期,并增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如何进一步优化国家宏观资产负债管理?他建议,用好资产负债表,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资产盘活力度,提高盘活效率;完善资产负债表管理,提高投资可持续性;加强结果比较,提高投资效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当前,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可以关注不同部门(政府、居民、企业)资产增长的差异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尤其是资产收益率的分布与收入情况。建议继续推动地方政府层面的资产负债表编制,完善管理框架,以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和灵活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认为,系统梳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的演变,不仅为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为人们理解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提供了独特视角,帮助我们回顾中国经济的历史,让我们清晰看到中国是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和改革应对各种经济挑战的,也为未来的经济政策选择和财富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希望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持续深入,为讲好中国故事,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此次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