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宪法颁布70周年。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彰显了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推动人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立足新征程,学界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总结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成就经验,深入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以及在国家治理中的有效性和治理之道。
回顾人大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年来,为党领导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斯喜表示,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新中国立法的根本经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立法发展、治国方略的选择、国家根本任务的确定、对人民民主的认识都密切相关。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立法学研究会会长许安标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学理价值。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引领下,深入研究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课题,充分发挥研究优势和专业特色,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李伯钧解读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辩证关系和工作要求。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表示,当代学者应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新发展,努力做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这篇大文章。
新时代人大制度理论与实践创新
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丁祖年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总结为五个方面:形成了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体系,提升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价值和理念,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方向与重点,指明了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钟丽娟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票决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国有资产监督制度体现了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健全人大监督制度,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的重要举措。许安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监督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发展成果。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监督的内容不断扩展、形式不断丰富、效率不断提升。
人大预算监督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法定职权和工作职责,也是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石绍宾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预算监督呈现出法治化、专业化、全面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人大预算监督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机构与人员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监督范围不断拓展,监督工具不断增多、力度不断加大,预算联网助力深化有效监督等方面。未来,人大预算监督改革需要在健全人大预算监督法律体系、加强人大预算监督能力建设、完善人大预算监督的协调配套措施三方面着力。
助力提升人大制度治理之效
一系列地方立法实践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法学工作者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实践调研,并以学理研究回应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沈国明提出,地方立法应当更加重视政策研究,积极推进“小快灵”立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制度资源,比如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探讨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话”式专题询问监督制度与实践的经验和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对话”式专题询问的建议。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教授刘小兵阐述了人大预算监督的基本理念和重点难点。人大预算监督的重点是体现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我们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晰政府工作报告与预算草案报告的关系,细化各种项目支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山东大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刘松山认为,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适合国情、最有利于充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为主线,将党的领导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