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朱羿)7月26-27日,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农业科技伦理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围绕农业科技伦理治理、农业伦理与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表示,农业科技伦理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关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乎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和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任继周先生,首开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提出“重视农业发展的伦理维度”,积极探索用哲学思辨回答农业问题,被学界誉为“任继周之问”。农业伦理学是涉及农业科学、生态学和伦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其蕴藏的丰富生态智慧、伦理思想和伦理规范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表示,在人类进入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阶段,农业伦理问题是一个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农业种植已从自然的杂交改良,进入到通过基因编辑来改变植物和动物的性征、产量和质量的现代社会,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包括科学的、社会的、文化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农业发展中的规矩、守则以及红线和高压线问题,以提高农业生产以及农业伦理治理体系和能力水平。学界要不断加强农业伦理学建设与研究,提出高水平的智库成果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为党和国家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加快涉农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完善,以高质量科研成果支持农业伦理学学科专业发展。同时,积极拓展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的全面合作和交流,推动农业伦理学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南和实践规范,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草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对未来农业伦理学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以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农业伦理学的发展;二是要努力挖掘中华灿烂农业文明的瑰宝,汲取古人智慧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伦理学建设服务;三是站在系统角度,全面推进农业伦理学发展,为农业伦理规范建设和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助力。
与会专家学者先后就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农业伦理学的意义及其道德愿景、农业伦理学教育的时代价值、动物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农业社会的贫富悬殊等议题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和学术研讨。
与会专家提出,农业科技伦理治理必须坚持伦理先行、引导科技向善的基本原则,确保农业的“方向盘”始终朝着造福人类社会、促进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研讨会期间,兰州大学农业伦理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严纯华为李建军、董世魁、姜萍等3位教授颁发兰州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本次会议由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兰州大学农业伦理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