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 通讯员 盛晓娜)为加强李大钊研究学术交流,搭建研究平台,发现和培养青年后备研究力量。5月19日,由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上海大学主办,中国李大钊研究会青年与青春研究分会、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上海大学教研基地承办“第一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青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朱善璐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国建主持。
“第一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成旦红介绍了李大钊对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办学指导,以及近年来上海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等学科的情况。他表示,今年是“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2周年暨庆祝上海大学新合并组建30周年”,在上海大学举办第一届青年学术研讨会、签约共建和揭牌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上海大学教研基地,既是李大钊研究会对上海大学的充分信任,更是对李大钊先生百年前指导上海大学工作革命精神的传承赓续。他殷切期望各位青年才俊加强学术交流,为新时代李大钊研究走向深入,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理论成果。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代为宣读了朱善璐会长的书面致辞。他提出,一百年前,李大钊为上海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指导和帮助。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群英荟萃,享有“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的社会美誉。如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携手上海大学成立教研基地,开创举办李大钊研究青年学术研讨会,是又一战略性、引领性的重要创举,将为全国从事李大钊研究及有关先驱人物研究和党史研究的青年学者打造高质量交流平台,加快人才培养,振奋青春元气,鼓励青年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书写精彩华章。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代为宣读了朱善璐会长的书面致辞并作总结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军和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杨琥代表双方签署共建教研基地协议。成旦红和胡俊共同为“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上海大学教研基地”揭牌。李大钊纪念馆馆长李敏专门发来贺函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军和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琥代表双方签署共建教研基地协议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和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共同为“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上海大学教研基地”揭牌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国建主持开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等领导专家、青年学者及硕博生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设置“对话青春·薪火相传”主题访谈,由《文汇报》记者李念主持。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邓伟志,《走进李宏塔》作者胡开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博士生李升亿四位嘉宾围绕李大钊先生的优良家风、李大钊与上海大学的渊源、如何传承大钊精神,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邓伟志特书对联“铁肩担起守常遗愿之道义,妙手著出气壮山河的文章”,以此勉励青年学者。
“对话青春·薪火相传”主题访谈交流会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立伟教授主持青年学术报告环节时表示,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实践经验是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李大钊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而且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立伟教授主持青年学术报告环节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在本场学术交流中,七位青年学者分别展示各自的前沿研究成果展开专题发言,并进行相互点评。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兴德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系统性、周期性、多形式、多层次的纪念李大钊的活动,分析纪念活动的政治和历史价值,并阐明中国共产党与李大钊纪念、研究、宣传之间的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经验。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兴德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共金华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娟娟对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文本解读。她认为,这篇文章是中国首次在唯物史观视域中阐发“阶级竞争”说、“法律”的上层建筑地位及“物心两面改造”等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文本。
中共金华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娟娟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博从李大钊经济思想方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早期中国化。他表示,经济学方面,李大钊主要对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进行了研究。同时,李大钊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本土化的语言转化,使其更贴近民众的认知习惯,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博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吴波以文化主体性为主题,分享了李大钊对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探索。他提出,李大钊从天下主义转向新中华民族主义的立场,对东方文化意识进行探索,建构了新的东方认识。他表示,李大钊对于东方问题的认识呈现出三个鲜明特质,即以我为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世界眼光审视中华文化,强调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以进取精神,用新的文化灌输中华民族。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吴波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杨玉玲分享李大钊与法兰西文明项目的研究情况。她系统地阐述该课题的研究思路,并从李大钊对法兰西文明的基本态度、法兰西文明对其思想影响、李大钊对中华文明现代化形态的构建等方面总结基本结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杨玉玲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讲师安雅琴以丸山松幸、后藤延子为个案,深入回顾战后日本学者对李大钊的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讲师安雅琴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阳依据新发现的《工人之路》史料提出,李大钊是以上海大学教师的身份,在上海大学进行了五次讲演等新观点。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阳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特邀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和杨琥作专家点评指导。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特邀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作点评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杨琥作点评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徐光寿提出,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如今纪念李大钊先生,研究和传承李大钊的思想,将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我们的建党先驱的思想和言行紧密结合起来。应该说,李大钊的青年思想就是一座富矿,他的许多言论都是针对青年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许多话是非常的感人,至今仍然有着教育意义。这对于我们广大青少年,尤其是我们的大中学生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非常好的教育指导意义。
杨琥认为,在学习李大钊、研究李大钊和宣传李大钊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走进李大钊、理解李大钊。李大钊为何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除了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客观因素以外,他身上具有以下突出的特征和品质:1、忠诚坚贞的爱国主义。2、全球政治的头脑。3、世界文化的眼光。4、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5、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李大钊凝聚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伟大品格,又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汇碰撞的时代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终于寻找到救国救民的良方和真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方向,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李大钊的思想、精神和人格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
王国建认为,青年学者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也是传承和发扬李大钊思想的重要力量。他希望通过此类以青年为主的学术研讨会,能够形成青年学者特有的学术气象和气势,拓展李大钊学术研究中的深度和广度。
胡俊表示,本次学术研讨会生机勃勃、硕果明显、“不虚、不空”,是对李大钊“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精神的深刻践行。与会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李大钊研究,互相交锋、切磋砥砺,充分展现了青年才华、青年气象。他寄语青年学者要立大志,以突破既有研究的志气、破除万难的勇气,以“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精神,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不断深化拓展、升华创新李大钊研究。胡俊秘书长勉励青年学者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用青春的热情和活力,“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研讨会、创造青春之研究会、创造青春之学术共同体、创造青春之新时代新世界。
参加“第一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青年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