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23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债务指数研究报告(2022年)》。《报告》显示,江南高纤、唐山港、岩山科技、华联控股、广电电气、铁龙物流、大东南、兴化股份、波导股份、建新股份位居前十名,表现最好。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介绍,上市公司债务指数衡量的是上市公司面临的债务压力大小。债务指数值越小表明上市公司债务健康程度就越好,债务指数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债务健康程度就越差。本次报告选取的样本为剔除S、ST、*ST、北交所和金融类公司后的A股上市公司,总共4616家上市公司。样本时间跨度为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共计242个交易日。
根据《报告》,从省份来看,进入全国前10佳的公司中,浙江省、河北省、上海市的数量最多,各有2家入围;江苏、广东、辽宁、陕西各有1家上榜。进入全国前100佳的公司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的表现最佳,其中广东省以13家入榜拔得头筹;浙江省12家紧随其后,第三名是江苏省11家。进入全国前500佳的公司中,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表现优异,其中浙江省有80家企业上榜,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其次是广东省的73家和江苏省的61家。
从行业来看,债务指数排名全国前10佳的公司中,基础化工行业共有3家上榜,数量最多。排名前100佳的公司中,基础化工、交通运输和机械行业表现较好,其中基础化工12家,交通运输11家,机械8家;煤炭、消费者服务行业未有企业上榜。在债务指数排名前500的企业中,机械、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表现较好,其中机械49家,基础化工47家,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1家。家电煤炭仅有5家上榜。
金雪军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强风险管理。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动态评估上市公司的债务风险。及时关注、追踪上市公司新增债务规模、上市公司偿债情况,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加强外部融资平台监管,帮助企业持续优化长短期债务结构,避免因短期债务比例过高、短期债务本息支出压力过大,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完善债务信息披露机制。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要求,防止因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导致的监管困难;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可比性、及时性做出严格要求,从公司、行业等多个维度进行风险评估;督促上市公司主动披露信息、及时揭示风险,防止给自身股价和市场带来次生风险,尽量保障公司经营活动正常,努力将债务风险降到最低。鼓励上市公司积极采用“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的策略。
第三,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随着公司债券的发行转变为注册制,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发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断提升。为了防止评级虚高带来的潜在违约风险增加,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信用评级流程,加强对评级流程的监督,对存在违约行为的企业建立“信用评级黑名单”,促使上市公司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引导上市公司以短期相长期结合的方式改善融资结构,充分发挥股权市场等长期融资市场的作用,减少“短贷长投”等期限错配问题;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债务置换力度,利用债转股和产业基金合作等模式提高流动性,减轻债务压力,从而切断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
第四,理性看待债务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过少的负债也可能使未来发展受限,而过多的负债意味着企业未来的风险抗击能力较弱。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达,夸大的言论往往会引起社会恐慌,引发连锁效应,加剧债务问题的爆发。需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合理管控宣传口径,避免过度解读,降低负面信息传播对债务风险处理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