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付玉)11月18日,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为主题的第五届青年法学博士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联合直播模式,13位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作主题演讲,共吸引全国专家学者及各大媒体百余人线上线下参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覃红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办学特色,发挥经法管学科的突出优势,成立了国家治理学院、法与经济学院等融通型学院,加快发展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培养了一大批财经政法深度融通、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他提出,各位青年学者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问题意识,在广泛调研、精准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破解难题的法治之策;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积累,以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增强对国家法治发展的研判能力、学术创作的创新能力、实践应对的综合能力。覃红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广大法学青年学子可以启迪新思想、碰撞新观点、凝结新智慧,当好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者,更好地服务法学事业发展,服务法治中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院长陈实担任论坛闭幕式主持人。他说,青年法学博士论坛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创办的重要学术活动品牌。该论坛旨在为广大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参与讨论如何服务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平台。本届“青年博士论坛”是一个成功的节点,又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国家治理学院今后将以社会治理法学学科为主体,兼收并蓄其他学科资源,继续打造好“青年博士论坛”这一学术活动品牌。国家治理学院也将适时推出更多的学术活动,助力学院学科发展,助力法学一流学科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徐汉明作论坛总结及寄语。他从深刻认识建构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构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遵循、深入建构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具体举措等角度来阐述如何构建社会治理法学三大体系,助力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繁荣发展的思路及举措。徐汉明认为,建构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建构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是法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法学青年学子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丰富发展构建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他表示,应完善社会治理法学基础教材建设、加大社会治理法学专门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影响力。目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已率先进行“社会治理法学”新兴学科“三大体系”构建的实验,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部省共建“1+6”社会治理法学协同创新体,着力推动学科、院系、校校、校地破垒融合。下一步,将按照教育部以及学校党委的指示,加强社会治理法学与其它高校合作共建,助力社会治理法学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实现由“中南盆景”向“湖北园景”再向“全国全景”辐射推广。
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基地协办。
据悉,青年法学博士论坛于2020年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徐汉明教授发起创办,旨在为广大法学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参与服务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学术交流平台。每届论坛均由青年法学博士组织并主持议程、开展交流研讨,论坛主题从“社会治理法学三大体系建设”“新时代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再到今年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这些议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现实关切性,吸引了武汉地区乃至全国相关高校越来越多的法学青年博士踊跃参与,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