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11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深圳市舞蹈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承办,深圳市舞蹈家协会舞蹈教育委员会、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协办的亚太国际舞蹈教育学术共同体暨第二届“以美培元”高质量舞蹈美育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研讨会于深举行。
全国多地区的60余位高中小骨干一线教师、校外美育团体出席此次开幕式,以学术共同体模式从舞蹈美育视角出发,围绕美育发展、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等热点议题进行探讨与教学成果展示,为新时代艺术教育强国背景下舞蹈美育及学科建设积极助力。
知行合一助力舞蹈美育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在致辞中表示,全民素质教育新时代的来临,本次研讨会将真正落实“新三科”的目标指引,从舞蹈教育迈向舞蹈美育阶层,重点在于提升青少年审美力,增强其共情力,培养其创造力。以实践来检验舞蹈教育理念,实现知行合一,建构中国舞蹈教育文化体系,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成为舞蹈素质教育协同育人发展的风向标。
加强青少年美育教育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赵东表示,此次研讨会与首届深港青少年舞蹈展演的结合,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探索,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育人价值,以舞蹈美育为载体,推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推动大湾区的文化的交融互通,为建设人文湾区、实现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党委委员、集团副校长曹阳在致辞中表示,美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此次研讨会中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中小学、社会教育及特殊教育的代表,共同致力于将舞蹈教育转变为能为社会服务的大众美育,打破艺术教育模式化的壁垒,打破学科的界限,为国民美育的未来作出贡献。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海英谈到,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立德树人,以交叉融合角度推进舞蹈学科建设、范式构建、人才培育,促进舞蹈艺术、文化育人协同发展,汇聚共识,合力搭建亚太舞蹈教育学术共同体,共建共享,携手同行。
搭建新时代下舞蹈美育交流平台
亚太国际舞蹈教育学术共同体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多所高校联合发起,共同担当国民美育的任务,关注舞蹈教育的学术性,以及各阶段的舞蹈教育发展,共同为新时代下舞蹈美育提供创新发展思路与平台。
宣言仪式结束后,亚太国际舞蹈教育国际共同体授牌嘉宾肖向荣、赵东、河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韩瑾为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授予“亚太国际舞蹈教育学术共同体”称号,三所高校的加入为推动舞蹈美育高质量发展共铸力量。广州市第三中学、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深圳坪山青少年舞蹈团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人才实践基地”称号。各基地以舞蹈为试点科目,依托各基地实现美育实践合理化及教育专业化,共同搭建新时代下舞蹈美育学术与实践平台。
深圳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深圳高级中学(集团)艺术发展中心主任高洁根据近年来对美育课程体系和美育育人机制的探索,向与会嘉宾分享校内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青少年舞蹈身心教学法”是校内一线教师团队研发出的脑认知科学与舞蹈教育的创新研究课程,先后进行专著出版及数字化的共享。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对人格塑造的核心——自律、修身、养成等要素融入舞蹈艺术教育之中,增强青少年文化艺术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尝试将大脑认知发展规律赋能舞蹈教育,从而实现“以舞育人,以美塑人”的教育理想。
亚太国际舞蹈教育学术共同体暨第二届“以美培元”高质量舞蹈美育创新实践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为期三天,来自全国各教育阶段的40余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出席研讨会,围绕“舞蹈美育的核心价值”“舞蹈高等教育与美育之关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新人培育”等热点议题开展深入探讨。
参会教师与专家学者深入对话,充分交流了新文科与新课标背景下推进美育高质量发展及舞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等思路途径,专家对诸多问题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回应,为更好地迎接艺术学科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好准备。
亚太国际舞蹈教育学术共同体暨第二届“以美培元”高质量舞蹈美育创新实践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以“立德树人”“以美培元”思想为精神指引,以舞蹈教育为枢纽,以学术研讨、教学成果展示、展演融合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学术共同体模式,将各阶段院校联动聚合,进一步推动构筑共同体意识下的美育生态体系,实现彼此间共知、共识、共享,推动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创新艺术教育理念与传播途径,进一步构建跨学段舞蹈教育体系;以创新实践与理论研讨融合的形式,深刻探索“以美育人”的精神内核,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下的舞蹈美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