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与路径

2023-07-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在多个场合深刻论述了“中国特色”的时代内涵,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如何彰显“中国特色”。深刻领悟和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有利于推动新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力支撑,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理论和中国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根本体现在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领导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党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引正确方向,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动员和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面对新时代伟大社会变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更加迫切。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深化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各方面、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过程,统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项工作和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充分体现在对“两个结合”的融会贯通上。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和自信的体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并通过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将“中国特色”具体展现出来。

  第一,体现在扎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体现在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固本开新。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关注现实,都应该遵守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的“学术金规”。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炼出具有标识性的学术概念、原创性时代性的理论和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展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体现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文化典籍,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与血脉,蕴藏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凝结着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智慧成果,是中华民族“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史同时是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而达成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将蕴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观念、价值、道德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会贯通,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衔接,充分彰显出了鲜明的继承性和民族性。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正因为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根深叶茂,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入坚定自信。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于做到“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底色。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宣传研究阐释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两个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途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继续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两个结合”,走自己的路,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一方面,要勇于坚持和践行为人民做学问的崇高使命,服务党之大计、国之大者,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统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落到研究我国改革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回答并指导解决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另一方面,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刻汲取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知识智慧、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理性思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当代哲学社会科学鲜明的中国特色。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是彰显“中国特色”的目标指向。知识体系是对某种特定专业知识总和的概括性表达,通常由学科、学术和话语三大基本系统组成。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以“中国”作为理论场域,以“中国人”作为思考主体,将新时代伟大实践进行学术化提炼、学理化阐释、学科化把握,进而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规律性认识和历史性经验的科学总结。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把握其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词,即“中国自主”。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坚持根植于中国大地,服务于中国社会,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学术研究,融通用好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协同推进“三大体系”的创新建构,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彰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最终要着眼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积极贡献。有“两个结合”的深厚根基才有走向世界的底气,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越是中国自主的,就越有世界影响力。突出“中国特色”并不排斥其他国家学术成果,既要解决好本国的问题,也要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又要批判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术成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但要能解决中国问题,还应对当代世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这也是彰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和优势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要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推动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达和新范畴,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加快构建我国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夯实支撑国际传播能力的学理根基,突出国家战略传播的议题设置,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刘娟

  网络编辑:赛音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向;路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