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8日,以“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区域国别研究”为主题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曹文军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和自身特色优势,同时期待《文明研究》新刊能够成长为文明互鉴研究的学术高地。首都师范大学讲席教授、国别区域研究院战略专家刘新成认为,《文明研究》新刊是各方落实1+N协同机制的重要成果,倡议学界同仁站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高度,共同深耕中国的文明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1+N”的合作签约仪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计金标表示,区域国别研究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学院将积极参与协同攻关,共同产出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文明交流的高质量成果。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陈恒教授倡导历史学者积极介入,促使区域国别研究走向纵深。作为首期《文明研究》主编,他提出中国的文明研究要拓宽领域,不以文明优越或冲突为出发点,而是立足于文明对话与平等。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叶军表示,《文明研究》切中时代渴求,在这块共同耕耘的学术园地里,百年商务的传播力量与前沿学术的创新能力深度融合,共同构建中国自主的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叶军和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院长梁占军共同为《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仪式进行揭幕。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洛忠主持。
本届论坛共设有三组平行圆桌讨论。分别以“《文明研究》新刊讨论会”“文明交流互鉴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此外还设立了两个分论坛,多名青年学者围绕“多元文明交汇视野下的巴尔干”和“全球南方视野下的文明交流互鉴”发言。
梁占军总结认为,本次会议研讨的深层立意聚焦两个核心问题,即“如何理解区域国别研究有别于传统单一学科的‘新’”和“如何认识文明互鉴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两个值得持续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重大问题。
(主办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