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杭州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11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浙江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坛在杭州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汇聚了近50家学术期刊的70余位代表,共商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刊发前沿成果、引领学术创新、传播中国声音,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会上宣读并签署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倡议》,也称《杭州倡议》。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旗帜和灵魂。”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金民卿表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主体性和原创性,其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支撑作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引领学术发展,大力推进概念和方法创新,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孵化器,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坚实桥梁,更是学术话语体系的坚定守护者。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江提出,自主知识体系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根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学术期刊作为思想传播的主阵地、学术创新的风向标、学科建设的助推器,直接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方向引领、成果转化和价值传播,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力量和重要保障。办好学术期刊、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跨界协同创新、促进理论实践互哺、引领思想文化发展,最终服务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高校、科研院所与期刊界的共同使命,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时代担当。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围绕“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大命题开展深度阐释与系统研究,已成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的重要平台。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查志强看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整合跨界知识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跨学科专题策划、数据平台共建与成果转化,有效促进了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还秉持文明互鉴理念,有力提升了中国学术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他表示,要践行“真”“情”“实”“意”四字要求,秉持“为国献策”初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建高水平研究平台,推动“浙学”研究与文化传播,联合培育更多青年学术力量。
倡议提出,学术期刊是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的重要平台,是知识生产的重要载体、知识应用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推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方面,使命光荣、责无旁贷。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第九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坛”的与会同仁,共同发出如下倡议:一是加强思想引领,筑牢学术根基;二是立足中国实践,回应时代挑战;三是继承优秀传统,实现创新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包容,避免食洋不化;五是总结中国经验,提炼中国理论。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社长贾文儒,管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杨建龙,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巫强,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刘力,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总编辑、《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洪庆明,《阅江学刊》主编韩璞庚分别作大会主题发言,分享期刊发展经验和成果。与会学者还围绕“学术期刊如何加强议题设置与价值引领”“学术期刊如何重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生产机制”“学术期刊如何培育学术生产者网络”等议题开展分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翟国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纪委书记、副总编辑魏长宝,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路育松,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占荣参加论坛。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浙江财经大学科研处承办,《财经论丛》编辑部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