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因此,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需要在理论、现实、实践三个层面厘清其发展逻辑,利于我们在现实工作中推动乡村振兴。结合在栖霞市社会调研的情况,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新型集体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便为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中,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合作社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有利于将群众组织起来,集中民智,激发乡村的发展活力,维护好农民的根本权益。党的领导能够使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更多地投入到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栖霞市作为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源地,在发展中积极推进村庄合作社的转型升级,提出组建联合社带活合作社的发展思路。通过镇街党委的全面领导、全程参与、全面整合、全域统筹,克服单个合作社分散经营的诸多困难,推行“1+1+n模式”,着力破解合作社面临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助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快车道。在此政策的引领下,2022年,观里镇联合党委同步组建联合社,它整合了19个村,5700亩地,规模发展苹果产业园。联合社实施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即账目统一管理、资金统一报审、技术统一指导、农资统一供应、金牌统一打造、产品统一销售,一揽子解决了联合社发展的后顾之忧。在六个统一模式的运作下,催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联合社第一批净收益为130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使联合社发展更有话语权,乡村基础设施得以扩建,农民的收益得以提高。与此同时,位于栖霞市杨础镇的南林家村,在镇党委组织合作社的引领下,形成了“镇党委+合作社+商会”的社企联建新模式,搭建了全产业链条的组织架构,在2—3年内能够稳步为村民带来实际收益。未来规划的蓝图是围绕美丽沙滩建设,形成一个产学研全产业链融合的旅游基地。联合社的打造,实现了一体联营,合力共赢,开启了党领导集体经济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活力。
二、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因此,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夯实物质基础,促进集体经济增收,才能使村民生活更加富足。依托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振兴,能够发挥党的引领作用,挖掘地区资源优势,采取引资引技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产业,发挥产业造血功能,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只有当党在群众中的话语权更有力量,党引领群众和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才更有底气。
栖霞市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主题,着力发展集体经济与乡村产业。各个村庄依靠地区资源优势,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广农产品品种改良,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促进现代农业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以果园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在杜家庄村“两委”的带领下,吸进社会资金建设蓝莓、火龙果采摘基地。并且结合村庄旅游资源,打造了集农业采摘、农家乐、民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后许家村在镇党委组织的联合社带领下,积极拓植大樱桃的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益。通过民宿、乡村墙面壁画、无花果采摘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国路夼村发挥超级大村的优势,成立了五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现代化管理。以此为基础,发展采摘园项目,形成休闲、观光、旅游的农业产业新业态。二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杜家庄村投资近200万元,建成3个高标准暖冬樱桃大棚,配备24小时智能放风稳控系统;国路夼村投入505万元,修建农业配套水利工程,铺设管道15万米,灌溉面积达95%;衣家村坚持以党为旗,率先向缺水宣战,依靠村民力量先后打出2口深水井,修缮3个废弃水塘,新建3个泵房,修建80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10000立方米塘坝,铺设微喷滴灌管路56公里,实现350亩果园全覆盖,彻底解决用水难题,形成了“衣家村精神”,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衣家村村民的勤劳奉献精神,极大促进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三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三产深入融合。南林家村在社企联建的模式下,搭建了“以秋月梨、中草药”为主体的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拓展中草药饮片加工、梨产品研发生产、乡村研学旅游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国路夼村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走“中草药+旅游业”的联合发展道路,开发金银花饮品、菌种养殖、金银花采摘、花间茶艺品鉴等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共享共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党和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协同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乡村振兴的实践,让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栖霞市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地,在集体经济分红、促进村民就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既提高了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充实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走访栖霞市的几个村庄发现,它们在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产业振兴的同时,增加了集体经济收益,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贯彻了发展成果与民共享的理念。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工作岗位,带动了部分村民的就业,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各村在党的带领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各村补齐了农村水利、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短板,设置了卫生室、快递点、图书角、文化广场、村史馆等便民服务设施,改善了乡村的生活条件,提升了乡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总之,以党建引领新型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内在的机理。以党建引领为根本遵循促进乡村振兴,回答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行的问题;将产业振兴与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心,解答了党建引领合作社为什么好的问题;乡村振兴牢牢呼应共建、共享、共富的发展目标,答复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能的问题。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