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造像记集成》出版发行

2025-04-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4月25日,《南北朝造像记集成》出版座谈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与会学者对《南北朝造像记集成》的编撰出版情况及其学术价值、南北朝造像记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南北朝造像记集成》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鼎新成果培育计划(多卷本专项)资助成果,该书对2024年前国内外刊行出版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中公开发表的3718种南北朝造像记进行系统整理,分为上、下两册,由前言、凡例、释文编、索引编、参考文献五个部分组成。全面著录造像记信息,以叙录及目、图、文、研形式进行分类展示;集合已见造像记,系统考释文字,以年代为序,汇集成册;汇校集注,广泛收集陈列诸家成说;科学编制造像记索引,提供造像记名、人名、官名、地名引得。该书注重国内外相关研究信息的收集,全面反映了南北朝造像记存在状况,填补了学术研究空白,可助力于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艺术学、社会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满足学术研究和社会文化发展等不同方面的需求。 

《南北朝造像记集成》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服务多学科领域学术研究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冯胜君对《南北朝造像记集成》的出版表示祝贺,希望今后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尤其是旗下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西书局等多家出版社建立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孙瑜回顾了《南北朝造像记集成》姊妹篇——《南北朝墓志集成》的出版情况及学术影响,指出《南北朝墓志集成》的成功编撰,为《南北朝造像记集成》的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晰巍谈到,这部380万字的力作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深度梳理,也是对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贡献。《南北朝造像记集成》展现了吉林大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潜力和成绩。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表示,王连龙教授编撰的《南北朝墓志集成》广受学界好评,相继获得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古籍整理奖等,希望以《南北朝造像记集成》为契机,继续打造上海人民出版社系列石刻整理著述,并进一步加强与吉林大学等吉林省高校的出版合作。 
  助力“三大体系”建设 
  《南北朝造像记集成》作者、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王连龙介绍,造像记可用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坚持“以人为本,为古人正名,为今人助力”的编撰主旨,一方面全面搜集国内外造像记相关资料、努力识别文字、确定参与者姓名、编撰人名索引等检索工具;另一方面积极完善编撰体例,增加叙录,用以介绍造像记的别名、形制、年代、收藏等信息,服务于学术研究。特别是书中关于古代石刻文献的系统整理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吉林大学原副校长吴振武表示,《南北朝造像记集成》体例设计巧妙,便于查询造像记拓本、检索造像记释文等各类信息,将来可与人工智能结合建立数据集,是一部可以传世的学术经典著述。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李德山教授认为,《南北朝造像记集成》与《南北朝墓志集成》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史学、民族学、宗教学、艺术学、社会学等方面,对经济学等领域同样具备科研价值,未来可继续整理其他历史时期造像记。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曹书杰表示,《南北朝造像记集成》在著录上,集目、图、文、研于一体,在文献学的体例上有所突破。在文字校勘方面,该书保留了大量的校勘记,足见功夫、细致与耐心。《南北朝造像记集成》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又为将来南北朝造像记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员李弘喆梳理了海外学者对南北朝造像记的研究情况,重点谈到日本地区晚清以来关于中国造像记的整理状况。他表示,《南北朝造像记集成》作为集大成之作,已经超越了日本等国外地区造像记整理研究。 
  吉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徐正考谈到,南北朝时期是骈体文盛行的时代,《南北朝造像记集成》中所收录的天保六年《李清造像记》、武平元年《刘氏造像记》等长篇造像记对南北朝乃至隋唐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语言研究方面,《南北朝造像记集成》的出版,补充了南北朝时期汉译佛经以外的重要资料,对汉语发展史研究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马卫东提到,书中所编撰的人名索引、官名索引、地名索引的编撰对史学研究尤为便利。该著作凝聚了作者及出版团队的心血,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必不可少的大部头著作,嘉惠学林。 
与会人员合影 主办方供图 
  会议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