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4月18-20日,“首届盛乐文化论坛暨和林格尔县秦汉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召开,50余位专家共话和林格尔县的历史文化与未来发展。
会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研究员在开幕辞中谈到,和林格尔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拥有盛乐古城遗址、东汉护乌桓校尉墓壁画等令人震撼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加强和林格尔地区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地位的研究,强化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从和林格尔的地名谈起,强调多民族文化交融与传承的重要性,并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借此次盛会契机,推动内蒙古历史文化资源的弘扬与发展。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晓研究员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围绕“讲好一个故事”“喊亮一个口号”“种好一种花卉”“做好一桌大菜”四个方面,对和林格尔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系统性建议。特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毛佩琦教授认为,和林格尔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应从当地文化中充分汲取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养分。开幕式还举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与和林格尔土城子考古遗址公园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签约仪式。双方就秦汉历史文化研究、学术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主题发言中,卜宪群就历代中原王朝如何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对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国内民族关系,乃至与一些跨境民族的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借鉴意义。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陈永志细致介绍了土城子遗址最新的考古进展,最新考古资料的获取对进一步研究土城子古城城址的性质及文化内涵提供了一大批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黎明钊细致分析了和林格尔壁画墓“仙人骑白象”图像蕴含的佛教因素。此外,袁宝龙、孙靖国、高鹰等学者分别围绕汉代边疆治理思想、古地图中的和林格尔、和林格尔行政建置变迁进行主题发言。
分组讨论亦精彩纷呈。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维度对秦汉时期和林格尔县地区的历史文化展开深入研讨,通过考古遗存与文献互证,系统揭示了该区域作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枢纽的历史图景。盛乐古城与和林格尔壁画墓作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的绝佳见证,值得学界进一步关注。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还对盛乐古城遗址、盛乐博物馆、小板申汉墓、汉代武成县暨明代玉林卫古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调研。
合影
会议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秦汉史研究室、和林格尔县盛乐博物馆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协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陈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