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3年11月3日至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3·史学)”在中山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伦敦大学等海内外40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中大,围绕论坛主题“明清历史与近代世界”进行深入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在致辞中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以高端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邀请海内外学者,研讨人文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合作举办本年度论坛,从制度基础、治理实践、社会变迁、文化传承发展、中国与世界等角度,研究明清以来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变化,旨在深入历史细节,把握宏观问题,增进对这段历史的规律性理解和整体性认识。
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在致辞中指出,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和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山大学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3·史学),旨在从历史学角度,通过对明清以来直至近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法律、思想等领域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从不同时空维度上探求明清历史对于理解中国前近代至现代转变的重要意涵,将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与世界历史演进历程紧密结合,形成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新观察、新认识。
本次论坛共有61位学者提交论文,分为 “政治、军事”“法律、社会”和“经济、思想与其他”等三组进行研讨。论文涉及明清时期的中枢决策机制、州县行政、卫所制度、赋役改革、海防,以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考察明清历史道路形成发展的趋势和细节,兼具比较的视角与世界眼光,在人类文明发展范围内研究明清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议题充分反映了史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最新观察与思考,兼有史学研究的广度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富有前沿性与时代性。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明清时期在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成就,生产技术革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启蒙思潮出现,说明这一时期在对历史的继承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同时,明清时期直至近代,又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段里,表现出变革与发展的态势,孕育了新的时代元素。中国被纳入早期全球化浪潮,与各大洲、大洋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在数量上惊人,质量上也达到了高峰。晚清近代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历史发展道路。研究明清至近代的历史,生动地说明了传统中孕育着重要的现代元素,传统之于现代、之于传承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解扬、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杨培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