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考古:保护、研究、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2023-11-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穗文考)11月28日-29日,“新时代考古:保护、研究、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内博物馆系统、高校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70余人齐聚羊城,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共同交流新时代城市考古重要发现、考古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公众考古与考古成果传播等方面的成绩和经验,推动考古遗产焕发时代新活力,让考古遗产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赋能城市现代化建设。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孙英民主任委员、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云飞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通讯员供图

  会上,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郭俊峰分享了济南地区新时代城市考古重要发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刘青彬介绍了多元融合视域下双槐树遗址的探索研究与保护展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历史时期考古所所长、副研究馆员郑万泉分享了四川宋元山城考古新收获,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王征宇介绍了近十余年来杭州城市考古的主要收获,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李龙彬带来了“城市考古中名人故居发掘实践——以绍兴王阳明新建伯府为例”。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馆员张剑分享了“武昌城1800年——考古中的历史脉络”,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业务处负责人、研究馆员张勇介绍了新时代福州城市考古重要发现与收获,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黄富成介绍了书院街墓地考古发现与收获。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汪伟分享了重庆市梁平区赤牛城遗址考古发现与认识;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馆员王庆光介绍了徐州地下城考古的实践与应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北部湾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谢广维分享了广西秦汉城址的考古发现及初步认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助理馆员黄一汀介绍了四川眉州城遗址考古发现及初步认识;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傅恩凤作泉州市舶司遗址考古发掘汇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刘未分享广州城市考古所见宋代贸易陶瓷的研究;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馆员丁大涛分享了“生态保遗——郑州市考古遗产保护展示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吕良波副研究馆员、王斯宇馆员分享了“南越国木构水闸保护与利用”案例,韩炜师馆员介绍了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木构文物保存现状研究;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赵旭阳分享了咸阳战国秦墓金泡饰的源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馆员潘绍池就“新时代成都地区宋代画像石室墓的发现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长江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教授卢川介绍了荆州古城墙营建及其技术的动态考察——以11号马面考古为中心;荆州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刘建业分享了荆州郢城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杨柳分享了“从局外到局内:对参与发掘的雇工的公众考古问题研究”。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州文物部门和考古工作者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拓展传播渠道,通过经典陈列、特色展览、考古工地研学、馆校合作、媒体宣传、文创产品开发等等形式,活化了广州厚重的历史场景,为公众讲好广州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吸引更多人走近文化遗产,让文物考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考古遗产焕发时代新活力,推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赋能城市现代化建设。

  会议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历史学系联合举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