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创新

2024-03-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大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新理念的必然趋势,要求高校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在动态、开放、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我国高校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传统的育人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这对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需要深入剖析目前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创新的有效模式,以推动育人质量提质升级。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
  受传统观念、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时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的不足。由于高校学生人数多、管理政策没有及时更新、未能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等原因,加上社会发展的新元素不断融入到高校当中,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着分工不明确、流程冗杂等问题。与此同时,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多由教职工尤其是辅导员负责,而辅导员工作繁忙,且经验丰富度有待提升,学生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是管理理念的不足。在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不断摸索中,当代社会具有的理性化思维也不断渗透其中,促使学生工作逐渐向“科学管理”的道路上发展,呈现出追求高效率、精确化的特征属性。在此情境下,作为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针对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与弱化,其本质上也是科学管理模式工具性与人文性间矛盾与冲突的表现形式。
  三是管理模式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管理重心错位和管理手段落后。现阶段我国现行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刚性特征导致学生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学习自由,而学习自由又是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譬如在现实生活中,高校的管理干部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的事务管理上,抓早操出勤、课堂考勤、综合测评、评比、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等,较少抽出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学生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导致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缺乏创新。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是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管理方式的自主化。高校要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将“管理”转为“引导”,探索多维度打造参与平台,多渠道畅通参与途径,助力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譬如高校负责人可以通过大学生事务中心,制定校长早餐会制度等举措,与学生共进早餐、共商校事,实现学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拉近距离,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困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校长助理、班主任助理、学生校卫队、自管会等为桥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管理方式的自主化。以智慧校园、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平台为依托,以新媒体为创新载体,改进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管理效率,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在高校各部门的引导、带领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干部团队,让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向专家学者型发展、向复合型的“教师”角色转变。可以派遣专人、外请专家,对学生工作者进行强有力的专业培训,开展党团骨干带头学习、文化建设、挂牌服务、义务劳动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堂进院系、进班级、进宿舍、进头脑,将管理、服务、组织育人维度,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管理队伍、工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扩充学生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工作者提升自我的能动性以及运用思政育人的主动性。
  二是改革学生管理与服务制度,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不同高校有不同的教学条件,也有不同的教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尤其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该工作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强,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与高校的和谐稳定,是做好高校其他工作的基础及前提,故各类型高校应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建立相对应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以推动管理育人实效。为此,高校应巩固和提高党建、宣传、团建、社团四个阵地建设,从辅导员改革、共青团改革、学生会改革、学生社团改革进行发力,探索新时代学生管理与服务制度。辅导员要持续强化自身职业化、专业化能力,结合学生特点及高校实际,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更新理念,制定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在牢牢把握政治性、先进性的基础上,深化共青团改革,依托党赋予的丰富资源,切实推进青年学生发展规划纵深发展,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服务。同时,学生处要积极发挥服务职能,完善辅导及咨询机制,通过引进各领域专业人士,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及人生困惑;通过柔性化管理及灵活化改革,引导学生配合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学校党委要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学生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是用好互联网技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深度融合。高校可以扩大互联网资源与媒介平台的普惠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如充分运用高校学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全体学生及辅导员提供智能化、移动化的综合信息服务,以适应多校区、多层次高校学生管理的需要,协助高校建立融合个性、体现特色、反映规律、科学合理的整套学生管理规范。要加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广播电台、校报、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抖音等平台建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中获得学习感悟。另外,要充分挥辅导员的作用,通过与学生开展面对面谈心、宿舍走访、就业帮扶等方式深入到学生当中,善于发现、了解、解决思想问题,用尊重换取理解,用真诚换取信任。同时,也要通过QQ、微信、微博等通讯平台及时收集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的素材,通过年轻化沟通形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提高管理与服务工作效率。高校还可在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在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创新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另外,高校要辩证地看待思政与管理,思政工作要借助管理的方式,管理中也有柔性的思政内容,二者相互促进、融合创新,高校党政管理人员应将育人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所作为。
  总而言之,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新形势下高校要以稳定为前提,以学习为中心,以成才为目标,以管理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全面优化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以针对性、创新性的手段举措,助力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质效提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