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访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黄凯南

2025-04-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交汇期,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城乡融合的关键枢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长期深耕县域经济研究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黄凯南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深入解读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与实践创新。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校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黄凯南 (受访者供图)

  县域经济成为重要战略支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对县域经济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其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承担哪些核心支撑作用?

  黄凯南:在过去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有11年的文件都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今年也再次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和承接返乡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是统筹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工业化等的战略叠加区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所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

  当前,县域GDP占全国的比重接近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46%。近年来,各地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县域的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形成昆山、江阴等一批工业强县。同时,县域也是提振消费的关键一环。2024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55.8%,仍有很大增长潜力。近两年,农村消费增速持续高于城镇,消费内容不断扩大,消费质量不断提升。县域不断完善商业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在提振消费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同时,县域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耕地集中在县域,农业生产集中在县域,粮食增收增产、农业提质增效都离不开县乡两级的管理和支持。县域涵盖了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单元,是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

  发挥战略优势  突破发展瓶颈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全面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共同加持下,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哪些特征?据您观察,目前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黄凯南: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良好态势。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由2020年的39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4万亿元。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稳中有降,农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不断涌现。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平稳,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电商、文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三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县域城镇化率已由2020年的44.5%上升至2023年的50%,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达65%。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下,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就业机会增加,消费市场扩大,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的基础不断巩固。

  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如下挑战仍不容忽视: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仍存在。经济强县主要集中在东部苏浙鲁闽等省,中西部省会城市辖区以外的县域普遍产业基础薄弱、人口流失严重,县域间存在“马太效应”加剧的趋势。二是传统要素资源约束趋紧,新型要素资源相对匮乏。县域发展既面临土地、能耗、水耗等约束性指标日趋收紧的压力,也面临着高端人才引进困难、技能型人才短缺和劳动力流失的压力,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技术和数据等新型要素资源不足。三是县级政府财力不足。县级财政收入与GDP的比重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自给率不高,多数县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县级政府承担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主要支出,支出压力大。

  立足安全与效率  统筹推动县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践行新发展理念过程中,全面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和核心突破环节是什么?

  黄凯南:县域高质量发展应该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统筹考虑,统筹安全与效率。一是筑牢安全底线。粮食主产区、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应承担好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把粮食增收、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等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应该进一步健全财政补偿机制。上级政府应出资支持这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文旅项目建设,将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成绩转化为文旅优势。二是做好“土特产”文章。充分利用县域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比较优势,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做好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做强文旅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三是高质量实施城乡融合。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断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模式。稳步有序探索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民自愿有偿退出集体权益的方式方法,推动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升县城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县域就业岗位,让县域成为外出农民和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和生活的乐土。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清俐/采访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