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024-01-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深化,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是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五大支柱”之一,不论是《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还是《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均对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提出了要求。(阅读原文)

 

  深化民生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民生服务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不仅直接关乎民生保障与改善,而且影响到以内需为主动力的国内大循环构建。民生服务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供给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感和幸福度,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民众是否能够实现安居乐业、专心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与事业,进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人口变化形势,客观上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化民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应对新发展阶段民生服务有效供给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多层次、多元化民生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需要,进而充分发掘民生服务在保基本、兜底线、稳预期、促消费、稳增长以及提振生育意愿与水平、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等诸多方面的战略枢纽作用。(阅读原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自今年9月首次提出以来,引发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这次由作为宏观政策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予以强调,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支撑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展望未来,新质生产力带来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将走出实验室、进入生产线;越来越多的产业将完成转型升级,成为新经济生力军;越来越多的人才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聪明才智,闪耀光芒。(阅读原文)

 

  当前,全国各地的科创走廊建设如火如荼,并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驱动力、演化生命力和一体化推动力。未来若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不同区域科创走廊之间的连廊成网,则必将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科创走廊建设,一是可以打通内循环目前存在的堵点,有利于建设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的内循环体系;二是可以更大范围内发挥科技举国体制优势,以区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科技创新,以产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是可以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并优化新质生产力和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布局。(阅读原文)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以最权威方式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从政治层面、方针政策层面、营商环境层面等为民营经济加油鼓劲,起到了稳定人心、凝聚人心、振奋人心、激励人心的重要作用,必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阅读原文)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正处于自身修复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正在出台一揽子政策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加大力度稳增长促发展的信号。笔者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明显好于2023年,家庭与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感受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差距在2024年也有望显著缩小。2024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5.0%,CPI增速有望达到2.0%,这一增长前景值得期待。(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