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赋能乡村振兴

2025-05-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4月15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承办的一站式基层理论宣传普及项目“理润申城·嘉定丨社科嘉友站”多元赋能与乡村振兴发展主题理论对话活动在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双塘村村民委员会举行。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共同启动“嘉乡亭好”宣讲团乡村振兴主题宣讲活动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共同启动“嘉乡亭好”宣讲团乡村振兴主题宣讲活动。

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爱华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爱华在致辞中说,当前,乡村振兴已进入“深水区”,同样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如何让文化赋能激活乡土基因,使华亭镇的农耕文化、民俗非遗成为文旅融合的“金名片”;如何让乡村治理凝聚合力,构建政府、市场、村民共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正在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本次活动恰逢其时,能够有幸跟随上海社科界专家的主旨演讲一起学习理论、开拓思维、增长知识,进一步提高创新实践的本领,也为华亭镇的全面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在活动现场,上海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张锦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万胜,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等三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并与来自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村居、农文旅企业、宣讲团代表共同探讨嘉定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推动乡村发展迈向新台阶。

上海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张锦华作主旨演讲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张锦华表示,近年来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90%受调查者表示满意。乡村呈现出更宜居、宜业、活力与和谐的特征。未来乡村发展应从重视软件建设,完善养老等公共服务;优化要素政策,建立灵活用地机制;提升农民收入,完善分配机制;压缩运营成本,争取稳定投入等方面持续发力。需将示范村从“花盆”转为“苗圃”,实现经验可复制推广,从而推动上海乡村全面振兴。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作主旨演讲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沈涵聚焦以地方文化符号打造乡村文旅品牌,提出文旅消费已成经济增长核心,消费模式因互联网与技术变革而改变,Z世代主导精神文化消费升级。沈涵认为,乡村可依托各自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结合国潮流行趋势,将非遗、古宅等在地元素潮流化、时尚化,并借沉浸式技术重塑传统文化场景,联动文博、研学需求,开发差异化文旅产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科技手段融合,激活乡村文旅产业新增长极。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万胜作主旨演讲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熊万胜认为,上海乡村治理呈现城乡融合模式,具有城村距离近、集体经济强、社会组织活跃等特征。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需以目标为导向,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要结合个性化市场和乡村本身特点培育乡村产业,要重视人才培育与社会关系重塑。未来应聚焦发挥乡村新价值,提升居住品质以激活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向多元参与进阶,创造出上海风范的大都市郊区生活方式。

上海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张锦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万胜,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与听众互动交流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理润申城”一站式基层理论宣传普及项目由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社联发起并联合各区共同承办,依托上海市社联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发挥专家学者推进理论宣传“深下去”的关键作用,着眼区域发展重点、基层治理难点、群众关心热点,为基层解疑释惑、为发展把脉出招,为治理凝心聚力,形成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基层治理实践者共论、共建、共治的“思想磁场”。

“理润申城·嘉定丨社科嘉友站”多元赋能与乡村振兴发展主题理论对话活动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