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陈雅静)4月12日,第五届“新理念、新科技、新人才”论坛——科技创新与人才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前沿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莱斯大学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创新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迟巍主持。
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 陈雅静/摄)
在开幕环节,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在理工科与经管学科方面各具优势,理工科的技术创新与经管学科的管理思想、商业模式创新有机融合,可以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供强大推动力。他鼓励与会嘉宾充分利用本次论坛交流平台,深入探讨,预祝论坛取得成功。
随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薛健致欢迎辞时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交叉、产学融合,积极联合工科院系,探索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复合型、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她期待与会嘉宾深入交流,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薛健致辞 (本网记者 陈雅静/摄)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杨鹏宇在线报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培育未来产业》,系统介绍了北京市在未来产业战略布局与政策支持方面的最新进展。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字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中心”主任陈衍泰的报告《区域未来产业发展战略:“制度—技术—能力”适配机制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如何通过“制度—技术—动态能力”的差异化适配机制,突破传统演化路径,助力区域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未来产业的引领型跃迁,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了解释和阐述。
陈衍泰做报告 (本网记者 陈雅静/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叶强作线上报告《数智时代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人才培养》,探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如何依托高效的算法进行优化,推动各行各业的深度变革。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公管学院特聘教授刘云的报告《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了颠覆性技术发展路径和未来产业培育模式,提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领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玉涛的报告《自动驾驶技术如何赋能汽车与出行行业》从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视角,分析了自动驾驶技术如何与电动车、燃油车技术耦合,并带来未来出行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苗仲桢的报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展望》分享了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方面的持续性研究工作,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科技赋能新兴产业发展
迟巍在题为《科技经理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角色》的报告中,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了科技经理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科技经理人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路径。
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任天令的报告《挑战与机遇的创新时代—集成电路的科技创新》,解读了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在国家关键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陈海昕的报告《低空经济与EVTOL飞行器》系统阐述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技术路径与未来图景。
作为产业界代表,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作线上报告,系统展示了峰飞航空科技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场景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分享了企业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思考与战略布局。
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新理念、新科技、新人才”的主题展开,就科技创新与人才赋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思维碰撞,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
论坛由清华大学—莱斯大学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创新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数字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共同主办。